坐落于潞州区东南部塔岭山脚下的北董村,又称凤凰村。近年来,北董村积极响应号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引领,致力于党的政策理论传播、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治理深化及文明创建工作,将文明实践站构筑成连接群众心灵的桥梁,成为引领乡村新风尚的坚实阵地。
仲夏时节,又逢梅杏熟黄,累累杏果压弯枝头。走进武乡县贾豁乡郭村的田间地头,眼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杏园,一排排杏树整齐划一,一颗颗红黄绿相间的梅杏缀满枝头,个大饱满、色泽鲜艳,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垂涎欲滴。
为充分展示基层工作者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近日,沁源县总工会举行“我的奋斗故事”主题宣讲比赛。本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县各乡镇、各系统的30名选手参加。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听说潞阳里唱上党落子,我们西南山社区的戏迷们都来看了,唱的稀有剧种,挺好的、挺专业的,我们看得开心。”市民魏三荷一边看戏一边说道。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6月25日,沁县松村镇松村村民刘有平早早就来到自家地里忙着铺设水管,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浸润。“我这10亩地挨着涅河,有了抽水泵浇起来也方便。
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生机盎然。 盛夏,微风轻拂。
工人正在打包石磨面粉。 “来自老区武乡的石磨面粉,保留传统石磨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麦胚的香味和多种营养物质,做出来的馒头、面条麦香十足,喜欢吃面食的小伙伴赶紧下单了!”6月13日,在抖音“与辉同行”直播间,主播正在为网友们详细介绍石磨面粉,一场直播下来,观看人数高达5万人次。
每日清晨,武乡县石北乡圪咀头村思味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便会飘出一股香甜的面食味儿。走进制作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发面、饧面、揉面、切剂、蒸制……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
这里,山川堆彩、风物秀出。湖畔花语,别样景致,点缀人文风情。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这是氢能首次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氢,是元素周期表名列首位的氢元素。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6月26日,沁县县委书记、县长司慧军走访慰问部分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给他们送去党的关怀与温暖,代表县委感谢他们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向全县广大党员致以崇高敬意和节日问候。并在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6月26日,沁县县委书记、县长司慧军深入沁县中学、实验中学调研指导教育工作,并向各学校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他强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定信心决心,坚持久久为功,推动沁县教育事业实现质的飞跃。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如何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潞城区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短板,全面推进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和试运行,日前,位于潞城区成家川街道的潞东卫生服务站正式开诊。 一大早,潞东卫生服务站前就热闹非凡,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图为襄垣县“风光储一体化”工程建设现场。 一排排铺设在山坡上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座座已安装完成的大风机耸立在蓝天白云下,迎风飞旋,蔚为壮观。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屯留区把践行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革除陋习、倡树新风方面深耕厚植,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风激荡在麟绛大地广袤的田野间,幸福洋溢在群众的笑脸上。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楼上的女子天天晚上直播,音量特别大,吵得我们无法睡觉……”“楼上住户多次漏水渗透到我们家,而且不管不问……”“婆婆不给我带孩子,还经常挑毛病……”这一桩桩矛盾纠纷都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沁源县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多元解纷中心,积极探索“三三”工作方法,以社区法治实践不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连日来的高温对户外作业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高温“烤”验,沁县各重大项目上的广大建设者坚守在一线,战高温、斗酷暑,抢工期、保进度,全力冲刺工程建设节点,确保工程项目进度不减。 这边,工人们捆扎钢筋,那边,抓紧安装模版……大型塔吊挥动巨臂来回转运材料,在沁县中心医院项目建设施工现场,阳光炙烤、热浪扑面,100多名建设者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作业。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初夏六月,荷风送香。位于潞城区辛安泉镇古城村的红薯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红薯秧苗长势喜人,该村村民李永芳正在小心翼翼地除草,生怕不小心铲掉一棵红薯苗。
针对近期高温少雨,局部旱情严重的情况。襄垣县水利局充分发挥后湾水库拦丰补枯的径流调节作用,根据下游旱情发展变化,科学调度水资源,动态调整水库下泄流量,能引尽引、应灌尽灌,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抗旱效益。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连日来,长治市潞城区持续晴热少雨,旱情发展与当地田间耕播和农作物出苗发育期重合,因此,对全区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面对土壤缺墒、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增大等情况,当地因地制宜开展抗旱灌溉工作,积极缓解农田旱情,巧施“凉”策、精细管护,让农作物“喝饱”出苗水。
享受亲子时光,体会阅读乐趣。郭慧宇 摄 为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丰富辖区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4月20日上午,潞州区太西街道潞才社区在蓝话筒艺术培训学校开展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开展国家安全日宣传活动。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百姓福祉。“全区2023年新增就业4632人,就业技能培训401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5万元;2024年累计组织省外劳务输出800余人……”一组组数据诠释着上党区稳就业的良好态势。
谷雨时节,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沿着长襄公路一路北行,只见道路两侧花红柳绿,烟雨朦胧,穿过一座刚翻新的精致小桥,驱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而上,就到了襄垣县古韩镇小垴村。 这个季节的山坡被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植被包围,各色花儿绽放枝头。
伴着和煦的微风和春日的暖阳,记者走进黎城县上遥镇寺底村,一幅幅以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精美墙绘映入眼帘,与干净整洁的村庄交相辉映,使村景显得更加美丽。 “这些文化墙不仅有文字,还有漂亮的图案,让村庄一下子亮起来了。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作为政法委在基层治理中的前置阵地,社区治理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贴近群众的固有优势,是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的重要载体。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为加强干部职工队伍思想阵地建设,4月18日,沁源开发区联合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图书馆举行了“职工书屋”“流动图书服务点”揭牌仪式。书屋内由县图书馆首批提供图书300余本,此外还设置了电子书单,包含120余套电子书,方便大家用手机扫描后阅读,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机关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今年以来,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把“学廉、建廉、促廉”深度融入到开发区工作全过程,着力打造新时代清廉机关,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党员带头“学廉”,让廉政思想入脑入心。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种植基地,襄垣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种植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玉米种植年获颇丰。位于该区的钰鑫振兴农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此为契机,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工业糠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现代生态发展之路。
农耕文化展馆。 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幸福。
“通过亲自上台演讲和聆听他人讲述,我们得以深入交流思想、有效推动工作进展。”在不久前结束的“西仵大讲堂”中,黎城县西仵镇到村工作大学生李殊颇有感触。
春到老区,万象“耕”新。在武乡县丰州镇十里坡村冬播谷子示范基地,一场农耕的“反转剧”正在上演,一粒粒憋足了劲儿的谷子齐刷刷地破土而出,迎风见长,谷苗青青,微风徐徐,点缀了广袤的土地,昭示着丰收的希望。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近日,南开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王坚一行到访长治,与武乡县石北乡签约共建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杜建伟出席并见证签约。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为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挑大梁、唱主角、担重任,潞城区通过激活力、提能力、增战力,全方位推动大学生强筋壮骨、成长成才。 严管厚爱激活力,提升管理质效。
居民们聆听宣讲。马嫣婕 摄 4月16日,潞州区英雄南路街道解放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邀长治市老干部宣讲团宣讲员在辖区海棠西小区院内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季春时节,万物勃发。走进沁源县法中乡董家村草莓育苗基地,65座育苗大棚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郁郁葱葱的草莓苗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切花、插苗。
“爷爷,快一点,看戏去喽……”近日,在潞城区黄牛蹄乡上黄村,6岁的小悦悦欢呼雀跃,手里抱着小凳子,拉着爷爷的手,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看戏。 晚上7时,伴随着咚咚锵锵的锣鼓声,演出正式拉开帷幕。
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春光明媚、天气晴好,蔬菜育苗、种植已进入关键时期。今年,长治市潞城区成家川街道神泉村首次开展旱地西红柿村集体集中育苗,保证种苗质量,夯牢丰产丰收基础,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绿色增产”。
4月15日,在潞州区英雄中路街道蔡家巷社区一运小区电梯安装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在加紧作业。为满足不同楼栋、楼层居民的需求,施工方多次勘测楼体结构和楼层特征,积极与居民协商沟通,听取居民意见,按照“一楼一策”原则,设计加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