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事业无限好

——潞城区辛安泉镇古城村着力建设助残帮扶红薯种植示范基地纪实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初夏六月,荷风送香。位于潞城区辛安泉镇古城村的红薯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红薯秧苗长势喜人,该村村民李永芳正在小心翼翼地除草,生怕不小心铲掉一棵红薯苗。李永芳是三级智力残疾,生活主要来源靠种植自家农田和在村里打扫卫生。镇里实施助残帮扶项目后,李永芳积极报名,经个人申请、村镇区级审核后,正式加入该项目。

“现在的政策好,国家关爱我们残疾人,镇里、村里建设了这么好的项目,我会好好经营这片地,争取秋天大丰收。”说到这里,李永芳的眼里充满着希望。

“浊漳河水好呦,西流红薯甜……”这是流传于潞城辛安泉镇一带的一首民谣,形象地描述了西流红薯的特点,其主要产区就位于古城村。近年来,该村立足资源优势,在辛安泉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建成红薯产业园,引进新技术,发展无矾粉制品加工产业,通过展销推广、直播带货,2023年销售额突破20万元。

潞城区残联了解到古城红薯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后,在辛安泉镇政府的支持下,谋划实施了助残帮扶项目。“咱们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切实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升困难残疾人家庭自我发展和创收能力,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的稳岗就业帮扶、残疾人家庭的产业帮扶。”潞城区残联理事长崔晓瑞说道。辛安泉镇残联在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征求残疾人意愿,在得到广泛支持后,出台实施方案,首批吸引35户残疾人家庭参与。

续村魏爱林,一级视力残疾,无劳动能力,其妻刘改香听说后立即报名表示要参加这一项目,并于5月16日参加了第一期红薯种植技术培训。“这件事是个大好事,我老伴看不到,家里生活基本靠我在维持,参加到咱们这个助残项目中,在大家的帮助和关怀下,相信我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刘改香说。

红薯种植专家、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向荣对这一项目大力支持。他说:“我们采取‘一年帮扶三年收益’帮扶模式,第一年村委提供全过程管家式指导帮扶,明确最低收益;第二年免费提供秧苗、技术指导,回收产品;第三年免费学习红薯加工制粉,粉条粉皮制作,吸纳进入加工车间务工就业。我们将尽心尽责做好各项服务,不断扩大基地种植规模,争取帮扶更多困难残疾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看到家庭的希望。”

“我们辛安泉镇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困难群众稳定增收目标,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提高残疾人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发展助残帮扶红薯种植示范基地项目中,我们统一良种供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价格收购,必定能带动残疾人朋友就业创业,增加收入,进一步助推助残模式向‘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转变。”辛安泉镇党委书记杨晓姗说道。(王鹏 马明敏)

(责编:张文卫、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