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潞城区:因地制宜抗旱保浇 巧施“凉”策精灌细护
长治市潞城区:因地制宜抗旱保浇 巧施“凉”策精灌细护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连日来,长治市潞城区持续晴热少雨,旱情发展与当地田间耕播和农作物出苗发育期重合,因此,对全区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面对土壤缺墒、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增大等情况,当地因地制宜开展抗旱灌溉工作,积极缓解农田旱情,巧施“凉”策、精细管护,让农作物“喝饱”出苗水。
记者在潞城区店上镇河湃村看到,千余亩农田土壤水分适宜,玉米苗长势良好,这一切都得益于河湃村高标准农田的新型灌溉方式。河湃村党支部委员亓爱斌指着高标准农田灌溉出水口说道:“在我们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每隔50米就安装一个出水口,主要采用漫灌的方式,每个出水口能满足一亩二分地的灌溉。”
2023年,店上镇河湃村千余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并投入使用,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耕地灌溉能力。前段时间,受天气干旱影响,河湃村村民郑玉堂种植的玉米,叶子出现打卷情况,长势堪忧。于是村里及时启动农田灌溉设施,让干旱的玉米苗“喝饱”了水,玉米叶子在水分的滋润下逐渐舒展,看着与自己齐腰高的玉米苗,郑玉堂心里也终于踏实了。他说:“这两天天旱,幸亏村上灌溉及时,田里的玉米现在有一米多高了,照现在的长势来看,年底每亩地能收获一千五百斤玉米。”
随后,记者又来到店上镇曹家沟村,这里距离浊漳南源不足一公里。20世纪60年代,这里引水修渠3公里,让旱地变水地、“粮田”变“良田”。面对当前高温和旱情持续叠加的情况,田间普遍底墒不足,该村立即修整渠道,让农田喝上“解渴水”。店上镇曹家沟村村委会副主任侯建章介绍说:“我们村大概有八百多亩农田,水渠灌溉可覆盖面积在七百亩左右。通过连日的灌溉,目前全村农田里的玉米长势非常好。”
春争日,夏争时。当前正值“三夏”关键时期,店上镇科学统筹人力、机械、水源,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工作,确保今年秋季农作物稳产丰收。店上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蒋海芳说:“目前,我镇正在引导各村通过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和浊漳河沿线引水设施分别对农田进行灌溉,截至目前共灌溉300余亩。我镇将持续关注水文气象预报信息,组织抗旱工作队及时到各村了解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墒情,精细调度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切实做好农作物灌溉,确保农作物稳产稳收。”
长治市潞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18日,全区已浇灌农田3100亩,其中,使用机井抽水浇灌1530亩,滴灌浇灌1200亩,水泵提水浇灌370亩,全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下一步,潞城区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中抗旱抗灾能力。同时,各相关部门将继续做好气象监测预报,持续开展抗旱技术服务指导,根据苗情、旱情、墒情,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有针对性的抗旱技术指导服务,扎实开展补种工作,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王日尧 段婷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