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眼下,正值红薯收获的季节。在沁县松村镇松村红薯种植基地里,挖薯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在翻滚的泥土中,一个个胖嘟嘟、红彤彤的红薯从机尾跳跃而出,铺满了田间地垄,50余名村民正忙着给新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装筐、抬上车,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搬出世居的大山,作别眷恋的土地。一栋栋排列整齐的楼房,一个个热闹忙碌的就业车间,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目不暇接,给位于沁县新店村新鑫小区的大地抹上了现代和幸福的色彩。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超市里有好多的商品,我买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我很快乐。”潞城区特殊教育的孩子开心地说道。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一株中药材将如何成为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沁源的答卷是——种好药材、延链强链、走特色路、拓“致富链”。 “好药苗”种出“好产业” 入秋后的沁源,遍地金黄。
长治市“我们的节日·重阳”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沁源专场在沁河镇怡沁苑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举行。(图片由沁源县文明办提供) 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文明新风吹遍乡村社区,文明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在沁源,一幅幅和谐动人的画面播撒着文明,温暖着人心。
10月15日,沁县人民检察院、沁县教育局共同举行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担任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为12名法治副校长颁发聘书。 担任法治副校长是一项崇高和神圣的使命。
群众盼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听民意办实事”项目开展以来,襄垣县人社局聚焦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不便捷的问题,延伸服务触角,围绕满足群众“就近办”“多点办”“快捷办”需求,实现资格认证“零距离”。
今年以来,沁源县把推进县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创建基层党建品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常态化开设公益讲堂,以讲促学、以讲促思、以讲促干,激励引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积极奉献。 围绕中心定主题。
制定“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清理不规范标(识)牌184块,招募社区助理84名,加快推进“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工程建设……今年以来,潞州区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通过“明责定权、强化保障、多元共治”三点发力,让基层治理力量回归到服务群众上,引领带动全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明责定权 基层干部履好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手中攥着千头万绪。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基础更为薄弱,如何让农村老人过上温馨、和谐、幸福的养老生活呢?今年7月,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上黄村在全区率先推出“农村互助养老”这一全新模式。
扎起扫帚增收致富。 金秋时节,武乡县大有乡脉落神村的扫帚苗迎来丰收,村民们抢抓农时进行收割、搬运,一团团、一簇簇红彤彤的扫帚苗漫山遍野,红绿相间的景致透出山村别样的美,形成秋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小区充电桩数量少,电动自行车经常没地方充电。现在有了新停车棚,彻底解决了大家的烦恼。
肉扯面、杂粮饼、开花馍……10月15日,走进黎城县西仵镇西仵村老年食堂,干净明亮的后厨,摆放整齐的桌椅,温馨开阔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食堂取餐窗口内,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新鲜饭菜冒着热气,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老人们打餐。
近日,沁源县总工会组织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将采购农副产品工作作为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重点,精准推进。
近日,武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秋季退役军人暨现役军人家属专场招聘会,旨在进一步拓宽全县退役军人暨现役军人家属就业渠道,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 此次招聘会吸引渭川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岚宸航海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优质企业,岗位涵盖营销、会计、文秘等多个领域,充分满足不同层次退役军人的就业需求。
公开引进教育领域急需紧缺人才38名,硕士研究生37名;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6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进行寒暑假实习实训活动……近年来,沁县聚力健全人才制度体系,在引进人才、带入团队、形成产业的过程中,打造聚才引凤“强磁场”。 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人才汇聚。
山有魄,千里太行藏于一城;水有韵,万顷碧波收于一壶。 山河壮美、丽质天成,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是壶关县特有的品质。
宜居宜业的沁源县城全貌。 董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10月14日,记者在省道S326宋村路段道路修复性养护工程施工现场看到,混凝土摊铺机、压路机、大型装载车等各种机械车辆正在有序作业,工程建设者加紧进行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现场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山西交通养护集团有限公司S326线现场施工负责人李东介绍:“养护工程涵盖路基病害处理、路面修复、沿线绿化整治等多个方面,S228线、S227线已主体竣工、顺利通车。
供热情系民生,冷暖绝非小事。随着天气逐渐转冷,供热成为千家万户关注的大事。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棋盘方寸弘扬民族国粹,举棋落子尽展名家风采。6月8日、9日来自沁县的32名象棋高手“棋”聚郭村,以棋会友、对弈启智,乐在“棋”中,共度端午佳节。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哐哐!呯咚呯咚!威风锣鼓,声声响亮,锣鼓威风,生生不息。沁县代表队老师们手持鼓槌、铁镲以一首气势磅礴的锣鼓乐曲《沁州雄风》拉开序幕。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6月1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由沁县南里镇党委政府主办、东林村承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南里镇东林村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正式拉开序幕,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耀德,县委常委、副县长刘佳出席启动仪式。 端午节,南里镇以“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文明新风”为主题,充分发挥红色阵地资源优势,开展第二届文化旅游节。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端午小长假首日,潞城区翟店街道西天贡村的渔得田农场迎来游客小高峰。一批批游客来到园区,体验各式各样的项目,将快乐的假日时光挥洒在大自然的田园乡间。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今年以来,潞城区黄牛蹄乡精准谋划,深入探索“大棚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依托联合总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香菇种植大棚、土鸡养殖大棚,助力各村集体经济借势而为,乘风破浪。
6月6日下午,潞州区英雄南路街道梅辉坡社区在六府塔公园开展迎端午街头游园文化活动。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戏曲、舞蹈、太极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正在进行。
越来越多的苍鹭在水泉村安家落户。 6月5日,在沁源县法中乡水泉村,上千只苍鹭进入哺育期,远远望去,油松林中,一棵树上十几个鸟巢的景象随处可见,苍鹭成对筑巢,结群栖息,构成夏日里一道灵动的生态美景。
总投资0.6亿元的智能矸选项目,上午手续办完,下午开工建设; 丹朱总部经济园区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各类施工机械全速运转; 年产60万吨脱硫剂生产线项目高效推进,掀起抢时间、赶进度的建设热潮; …… 这就是长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速度与激情”。 驭风而上,运筹帷幄搏风浪;奋楫笃行,开足马力闯新关。
山有魄,千里太行收于一壶,故曰壶关。 在这里,可以尽享养眼之福;在这里,可以尽享养肺之福;在这里,可以尽享养身之福;在这里,可以尽享养心之福……夏日的壶关,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又是一年高考季,又迎一年送考时。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志愿服务精神,6月5日,长子县举办2024年“文明长子 爱心送考”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粽叶飘香满家园,笑语盈盈庆端阳。6月6日上午,长治市屯留区在久安社区举办《文明实践树新风 安康祥和过端午》——2024年“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
今年以来,潞州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聚焦专、精、特、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向“新”向“智”破题发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5日,在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芯片生产车间内,工人师傅们正在生产新一代产品——深紫外大功率芯片。
维夏之月,万物并秀。正是大葱移栽的最好时节,在武乡县韩北镇桥南村的田地里,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进行大葱栽种,从葱苗的细致分拣到田间的起垄打畦,再到精细的培土栽种,机械与人工齐上阵,成为初夏时节田地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5月份以来,上党区振兴小镇“研学热”持续升温,研学团接踵而至。 5月11日,市实验小学千余名学生走进振兴小镇,开展“感触科技魅力 体验非遗传承”趣味研学游活动。
夏风微拂,万物并秀。 潞城大地,一派繁盛。
通州集团山西锦能能源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智能工厂平台对厂区进行实时监测。冯毅松摄 春耕夏耘,建设正酣。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绘就乡村振兴蓝图。今年以来,长治市潞城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切入点和先手棋,直面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农村环境问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近年来,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坚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示范水平,加快产业更新换代步伐,以节为媒,促进农旅融合大发展。 “不负花期 ‘杏’会权店” 春暖老区千山秀,杏花飞白竞芳菲。
“以前遇到问题,是我们去找人解决;现在是社区主动服务,帮助我们联系各方解决问题。”近日,襄垣县古韩镇永惠社区开展的“有事来商量”协商议事会结束后,居民代表杨华峰高兴地说。
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优雅别致的册村镇农家小院,令人流连忘返。 靠着美丽环境,郭村镇石板上村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6月,骄阳似火,挡不住上党区项目建设的滚滚浪潮。 在上党区各项目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工人们抢抓施工“黄金期”,大干快干促进项目建设再加速,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盛夏六月,万物并秀。6月4日,长子县大堡头镇大堡头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雨污分流、集中供热、自来水改造等工程加紧推进,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 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推动成立了山西羊肥小米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聘任研究员王根全担任科技副总,强化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了百谷园示范基地,种植谷子品种480余个,为开展科技研究提供了扎实基础;另一方面也不断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长治农谷有机旱作谷子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组建了6个研究团队,分别为育种团队、栽培植保团队、有机旱作团队、产品加工团队和推广示范团队,引入科技人才21人,开展了S8玉米增产应用技术试验和“红米一号”“红米二号”新品种研发等一系列项目,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推动产业创新,拓宽农业多元发展渠道 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更是将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挖土机轰鸣阵阵,巨型吊机有条不紊地吊装设备……近日,在二水厂扩容及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头顶烈日,如火如荼开展施工作业,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近年来,随着沁源县“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的统筹推进,居民对供水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潞城区黄牛蹄乡紧紧围绕产业富、项目强、生态绿、文化兴的目标定位,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充分发挥本地农业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片一特”产业格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开辟村民致富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我的樱桃成熟了,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像樱桃一样,红红火火!”果农申淑萍开心地和记者说道。 又是一年樱桃红,硕果累累盈枝头。
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张国平 摄 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部分嘉宾合影。
走进沁源,村民忙碌在阡陌田间,整洁宜居的农院竖立两旁、通村达户的道路平坦干净、花果满山的画景跃入眼帘……美丽乡村,有着十分具体的表现。 提升乡村“颜值”,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作业繁忙的建设工地、开足马力的生产车间、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初夏时节,潞州区项目建设热气升腾。 年初以来,潞州区以全市“项目建设年”为牵引,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高起点谋篇布局,高标准推进实施,自我加压、多面聚力,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持续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今年以来,屯留区委组织部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与长治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通知精神,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抓手,以项目化、清单化实施推进,自京长对口合作开展以来,屯留区委组织部与东城区委组织部密切协作、协同发力,切实促进两地交流共赢、精准赋能共融、教学资源共享。 互访互动,推进合作共赢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