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9时,2023年度上党文化大讲堂第6场,“名家讲坛”系列第4场,总第109期在潞州区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讲。长治市职业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罗娟以《传承家风文化,凝聚家国力量》为题进行了现场讲述。
游客手持南涅水石刻主题文创产品折扇游览。 南涅水石刻造像塔。
用现代科技守护古老“国保”,把历史遗存镌刻给永久未来,近日,长治观音堂数字化保护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完成后,观音堂将借助数字化力量让区域内的众多文物重获“新生”。
精美的砖雕和石雕 石雕狮子 墀头砖雕 门楼木雕 门楼彩绘 古民居 虹梯关 这个坐落在太行山褶皱里的小山村,因为一座古关隘而得名,又与历史上的潞安府、长治、平顺的出现而有了扯不断的联系,它就是平顺县虹梯关乡虹梯关村,今年2月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虹梯关村位于平顺县城东17公里处,是虹梯关乡政府所在地,它位于山谷之间,村庄沿山谷呈狭长分布,四周群山环绕。
那山那水那乡愁,故人故事故土情。长治市知名新闻人、作家王占禹散文集《那方热土那方人》近日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11月11日上午9时,2023年度上党文化大讲堂第6场,“名家讲坛”系列第4场,总第109期将在潞州区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讲。届时,长治市职业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罗娟将以《传承家风文化,凝聚家国力量》为题进行现场讲述。
杨春平正在精心制作柳编。 郭伟哲 摄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襄垣县王村镇史塘村,见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春平时,他正坐在院子里编织簸箕。
长子县是上党梆子的发源地,其中影响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戏班有两个,一个是“三义班”,另一个是“乐意班”。 “三义班”始创于清道光年间,演出剧目以“岳家戏”为主。
近日,由市文化艺术学校、市上党落子剧团精心组织的稀有剧种上党落子经典折子戏在长治学院北校区实验剧场精彩上演,现场600余名师生畅享戏曲文化,感受艺术魅力。 活动中,市上党落子剧团精选《火焰驹·贩马》《徐策跑城》《贞观风云·解围》等五个折子戏进行演出,向学生们展示了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的表演特点以及马鞭、扇子、手绢等艺术技巧,赢得阵阵掌声。
在长治绕城高速东枢纽附近,坐落着一座名叫土河村的古村落,隶属于壶关县集店镇,今年2月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它距离市区也就20公里,在壶关县的东北方向,与平顺县接壤,长安高速穿村而过。
10月30日,山西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召开,对获奖作品进行表彰。市委宣传部推送的电影《申纪兰》荣获特殊贡献奖,广播剧《太行奶娘》荣获优秀作品奖。
冯开平守护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平顺县金灯寺处在悬崖绝壁之上。张国平 摄 金灯寺的每一处,冯开平再熟悉不过。
张宇飞以《凝固的音符——长治古代建筑艺术》为题进行精彩讲述。 观众认真听讲。
领略巍巍太行壮美风采,书写新时代绚丽华章。10月26日至27日,山西文学院(山西网络文学院、山西文学博物馆)作家、评论家走进基层(黎城)系列文学活动暨张俊苗散文集《素履行》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与会作家、评论家围绕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10月28日上午9时,2023年度上党文化大讲堂第5场、“上党文苑”系列第2场(总第108期)在潞州区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讲。本期大讲堂由上党区委宣传部轮值承办,长子县天王寺、法兴寺、崇庆寺文物所副所长张宇飞作为主讲嘉宾,以《凝固的音符——长治古代建筑艺术》为题进行精彩讲述。
10月24日,长治高新区龙芯信创产业园会议厅内座无虚席,市科技局举办的“长治科技创新大讲堂”火热开讲,来自全市90余家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业企业的近200名人员参加。 宣讲中,来自山西省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国外智力(专家)服务中心等专家学者分别从科技创新的前沿政策及发展历程、“两化”融合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近日,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省文物局主办,山西博物院承办的“扬帆出海:中华文明国际展示推介活动”结果公布,市博物馆“琉光溢彩——山西特色琉璃专题展”获评优秀推介项目,项目将收入“中华文明国际展示优秀项目库”。 “琉光溢彩——山西特色琉璃专题展”由市博物馆牵头,联合晋城市博物馆、阳城县博物馆共同策划,展出三地遗存的183件(套)随葬明器、实用器物等琉璃制品。
出市区向南沿着长陵公路行进40公里处,公路的东边有个村名比较长的小村庄,叫做贾家南底村,隶属于壶关县百尺镇。它于今年2月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0月28日上午9时,2023年度上党文化大讲堂第5场、“上党文苑”系列第2场,总第108期将在潞州区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讲。届时,长子县天王寺法兴寺崇庆寺文物所副所长张宇飞将以《凝固的音符——长治古代建筑艺术》为题进行现场讲述。
“千年一眼”,看尽红绿彩瓷的华彩重生;“一眼千年”,讲述一抔泥土的故事。走进文博会长治展馆,各色盘、碗、瓶、罐等八义窑红绿彩瓷在“中国神话之乡”品牌展示区璀璨夺目,而与这些现代陶瓷制品相呼应的,还有两件来自千年前的重量级文物——瓷虎枕和鱼碗。
日前,记者从长治市文旅局获悉,我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全面展开。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单位及个人均可申报。
移风易俗入脑入心,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参演作品名单》,由山西省文旅厅申报推荐、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创排的上党落子《双喜临门》成功入选。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时而翻转纸张、时而剪刀飞舞,不一会儿,一幅《百花盛开》的剪纸作品便完美呈现。 5月9日,记者走进沁源县郭道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赵国庆的工作室,探访他的剪纸世界。
“动作再柔美一些,两只手相互配合”“每一句戏词,每一个动作、眼神都要协调统一”……5月10日上午,在宽敞整洁的排练厅,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排演上党落子《贞观风云》。 上党落子《贞观风云》移植豫剧同名戏,由传统剧目《三哭殿》改编。
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山西省选拔展演线上评选初选工作日前结束,长治市群文作品《刘二牛卖牛》《最后一笔党费》《石磨花开柳树坡》成功入选。5月9日晚,这3部作品在长治市潞安剧院进行汇报演出,经过进一步打磨,将冲刺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
3月27日,两位女青年在武乡县新建的街头书屋内阅读。去年以来,武乡县积极推进“书香武乡”建设,在县城建设便民、智慧、舒适的城市书屋10处,引领阅读风尚,营造读书氛围。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名单,长治市长子县文化馆创排的长子鼓书《最后一笔党费》成功入选,这也是长治市唯一入选的作品。 据悉,《最后一笔党费》讲述的是全国劳模申纪兰临终前将共和国勋章补助金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组织的故事。
也许您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山西人,也许您是身在山西的他乡人,但您了解山西吗?您知道山西有个地方叫长治吗?您了解上党大地吗?也许您对这片生活的土地充满好奇,只因工作繁忙四处奔波而无暇顾及。由山西青年报记者连永宁先生编辑撰写的《探访上党乡村文化》一书近日出版了,作者以一名记者的身份,用他手中的笔和本将采访路上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一一记录下来,为读者奉上了一份独具特色的上党乡村文化大餐。
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声嘹亮颂党恩。在前不久结束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上,长治市合唱团登上山西大剧院舞台,用歌声放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感激。
跨越山河,三上太行,“七一”前夕,广州黄埔中医院院长郝建军终于来到黎城县黄崖洞。“当年,父亲就是在这里战斗。
近日,红色收藏爱好者、老党员智毓栋将其精心收集的四十余件文物捐献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智毓栋是山西太谷人,1962年山西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入武乡县教育部门工作,先后在柳沟中学、蟠龙学校等地任教,获得省级、晋东南地区、县级、学校等模范教师称号。
初夏的老爷山,秀而繁荫。 沿着平坦开阔的旅游路蜿蜒而上,深深浅浅的绿从眼前绵延开去,葱茏葳蕤,和煦的阳光裹挟着微风洒在身上,惬意非常。
红色是长治的底色,在这座城市,革命精神代代相传。2010年,全市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在黎城县孔家峧村,这里留存下来的千余份特殊账单被公开,这些账单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史实,见证了当年八路军与老百姓的军民鱼水深情。
今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5月16日,长治市博物馆在万达广场举办“红色书上党文博进万家”主题活动。
全民阅读大赛(长治赛区)在市图书馆举行 读书竞答学知识享阅读乐趣 3小时不间断阅读一本书籍、线上分享读后感小视频……4月23日,2021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读党史学党史”全民阅读大赛(长治赛区)在市图书馆举行。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品味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
为迎接第二十六个“世界读书日”,4月20日,长治学院图书馆开展了以“品味书香,长图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月。南校图书馆举办了“朗读经典品味书香”经典朗读、“阅读经典,向党献礼”红色书籍主题书展、“读书达人”评比以及每周精彩书评展示推荐等活动,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走进书的世界,阅读经典,品味书香,建设书香校园。
精心筹备一年,长治市门券收藏爱好者推出红色门券专题展 500余张门票见证党的光辉历程 一张张认真保存多年、沉淀着历史与记忆的门票,一组组潜心设计编排、记录着我们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的专题专版……4月17日,经过一年精心筹备,长治市门券收藏爱好者张宝贵制作的“建党百年红色门券展”在晶海藏书馆郑重推出,受到参观者热情欢迎。 今年58岁的张宝贵是市审计局职工,也是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是山西省收藏家协会门券专委会会员、上党钱币研究会会员。
长治市群众文化专场演出“五一”开演 三场精彩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姹紫嫣红的5月不仅可以赏花,还可以看精彩的文艺演出。记者日前从市群众艺术馆获悉,5月1日至3日晚,音乐、合唱、舞蹈三场群众文化专场演出将在市潞州剧院举行。
“杜鹃花呀杜鹃花,默默无言吐春芽,风风雨雨压不倒,清香万里送天涯……”4月12日,由长治市豫剧院创编的现代豫剧《党的女儿》在豫剧团排练厅紧张排练中,经典浑厚的唱腔,正气激昂的表演引得在场观看者感动落泪,鼓掌喝彩。 现代豫剧《党的女儿》根据1958年出品的同名电影改编,以红军长征北上为背景,讲述了共产党员李玉梅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极端恶劣环境下,依靠群众继续与敌人斗争,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
真情讲述红军故事,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3月27日,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倾情打造的移植红色现代戏《红军故事》在潞州剧院首演。
上党战役资料图片。 上党战役示意图。
沁源围困战,我军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沁源县青阳湾村民埋藏财物、空舍清野。
八路军总部孔家峧秘密驻地旧址史料陈列馆。 为了不扰民,朱德总司令曾在这个碾盘上睡过。
2月8日,由沁源县文明办、共青团沁源县委组织,沁源县心理卫生健康协会和沁源县大学生联合会共同举办了2021年春节“天天读书”线上挑战活动,充实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帮助青少年度过一个充实难忘的假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积累课内外文化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共建全民阅读、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为丰富广大群众春节期间文化学习活动,长治市图书馆从2月1日至2月28日,采用线上推广方式开展“书香伴春至”迎新春庆元宵主题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线上文化盛宴。 一元复始春风至,万象更新书香浓。
近日,上党区被山西诗词学会授予“山西诗词之乡”称号。这是该区继荣获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等荣誉后,打造的又一特色文化品牌,对于进一步提升全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
日前,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卫健委及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弘扬抗疫精神,建设大美长治,向最美白衣天使致敬”书法创作赠献活动举行,百余名书法家向一线医务人员捐赠117幅书法作品。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见贤思齐”……活动现场,书法家将一幅幅苍劲飘逸、秀丽疏朗的书法作品送到“逆行者”手中,向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表达着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谢意。
12月25日,第三届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发布仪式在省地质博物馆举行,长治市沁源县委宣传部报送的微电影《摘帽》、襄垣县委宣传部报送的微电影《关爱》分别荣获二等奖。 此次活动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我省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讲述普通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故事。
12月14日,山西晚报援引新华社报道称,持续约两年的“上党长春玉皇庙”修缮工程近日顺利竣工,维修人员在其殿内意外发现地宫。对此,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研究馆员贺大龙,了解到地宫中有三块铭文砖,据专家推测或为金代某次大型祭祀活动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