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润山村 岐黄惠万民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壶关县集店镇土河村
文韵润山村 岐黄惠万民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壶关县集店镇土河村
在长治绕城高速东枢纽附近,坐落着一座名叫土河村的古村落,隶属于壶关县集店镇,今年2月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它距离市区也就20公里,在壶关县的东北方向,与平顺县接壤,长安高速穿村而过。
土河村背靠东西走向的清凉山,前临南河,村域面积大,平田沃野宜耕种。最早的建村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古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土河村中医声名远播晋冀豫三省。
有平田沃野适宜耕种,有开明人士重视教育,有中医传承惠泽万家,数百年来,土河村凭借着地理位置和人文教化优势,在周边一直属于比较富庶的村庄。因此为后人们留下了众多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以及传承民间信仰的诸多寺庙和一座凝聚宗族血脉的赵氏祠堂。
明清时期的土河村,为了安保防御,曾经在村子四周建有寨墙,四角建有阁楼,上部用于瞭望,下部有券洞供人进出,形成“一墙四阁保境安民”的防御效果。如今仅剩残破的北阁,北阁又叫文昌阁,券洞上有文昌阁一座,供奉文昌帝君。下面的券洞几乎被掩埋,只能看到几十公分的券洞了,西口券洞顶有石刻门匾“育安民物”,东口券顶门匾为“焕发文明”。文昌阁古朴沧桑,维系了一村的文脉。
村中的古民居建筑群集中分布在村东和村北,也就是古寨墙之内。如今古寨墙早已不见踪影,曾经的贞节牌坊也只在部分村民记忆中尚存。穿行古村街巷中,能看到的就是在两条东西主街两旁的一院院明清古民居。
村庄自古富庶,贫苦人家较少。流传有顺口溜“四大户、八小户,二十四个疙瘩户;大户有长工、小户有短工,经济靠地土;疙瘩户、也挺富,家有牲畜和羊猪。”保留至今的民居院落有斗杆院、当铺院、穿堂院等等,有的是以曾经获得的科举功名得名,有的是以从事职业得名,有的是以院落格局得名。究其实,这些古民居院落都是北方常见的四合院的不同组合形式。比如所谓的穿堂院(或称连环院),实际上就是两进院、三进院的俗称,进入前院大门后,通过中间的过厅可以进入下一进院落,穿堂而过,前后相连,因此得名。
这些富裕人家的民居院落、房屋,建筑质量好,用料讲究,装饰精美,历经数百年而使用至今,十分难得。家家门楼都有门匾,或砖雕或木刻,寓意吉祥。比如“德垂燕翼”“树德务滋”“视履考祥”“乐善循礼”“世德绵芬”等等,无一不是出自古代经典,含义隽永,令人感受到整个村庄的文气滋养。
使土河村扬名的不只是地多人富,而且是土河村盛产文人,盛产大夫,尤以妇科大夫闻名。有流传数百年的顺口溜为证:“上了土河坡,大夫何其多。专治疑难症,名声显赫赫。”村东原有药王堂一座,供奉“尝百草”的神农炎帝和历代名医,现在仅剩大清嘉庆年间的药王堂重修碑一通。
在北阁东边,有一座颇具规模的赵氏祠堂。不仅是赵氏后人传承尊宗敬祖敦亲睦族的场所,还是团结同宗同族、教化后人的场所,更是全村人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见证。它的存在充分凝聚了建设土河村的力量,也充分体现了论语中“里仁为美”的精神境界。(胡海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