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小记山西长治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
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新石器早期,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长治八义窑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瓷窑之一,其率先创烧的红绿彩瓷,为以后的五彩、斗粉、粉彩、浅绛彩瓷的出现,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红绿彩瓷作为彩瓷装饰的"鼻祖",起源于宋金,兴盛于元明,衰亡于明末清初,虽然仅作了短暂的停留,但对中国制瓷业的影响与贡献却是很大的。
央视《国宝档案》这样评价:红绿彩瓷器的诞生,相当于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电视,是瓷器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创举,红绿彩瓷的出现,将中国乃至世界的瓷器带向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鹞子山下,圣泉池旁,一座古色古香的八义窑红绿彩瓷文化园巍然屹立。园内,八义窑文化博物馆、主题公园、传统瓷窑烧制作坊、现代瓷器生产区等建筑群落布局合理,栩栩如生的砖雕、木雕饰件镶嵌在门楣窗拱之上,更显古朴典雅。
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打造,每一件红绿彩瓷都是纯泥土烧制,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内心平和纯净,才能打磨出极好的陶瓷艺术品。
明如镜、声如磬,凝视经历数千年风雨的八义窑红绿彩瓷,犹如聆听其由远而近的脚步。
回望历史,元代景德镇从宋加彩工艺中分离而独树一帜的釉上装饰彩类。即器物上仅用红、绿两色绘画,低温烧成,红者如枣,绿者发翠,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其构图运笔多以写意为主,纹饰人物、花鸟、山水常见,民窑居多。
红绿彩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红绿彩瓷器物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彩相配合。红绿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红、绿、黄三色,但每种彩又有深浅不同的色阶。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用青矾加热、煅烧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将彩施于器表之前就已呈现红色,在施彩时就已知道其烧成后的呈色。红彩一般为正红色或称枣红色。绿彩则有翠绿、墨绿、褐绿和浅翠绿等不同呈色,这是在配制彩时控制呈色物质而有意造成的。黄色则有浅黄、明黄和金黄等色。红绿彩瓷常与釉下棕褐彩和黑彩相配合,是宋元时期瓷器装饰艺术中的特点。
千年守望、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匠人”正用毕生心血与坚守,传承着红绿彩古法制瓷技艺,让陶瓷文化璀璨生辉、熠熠生光。(陈雪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