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关隘地 今朝桃花源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平顺县虹梯关乡虹梯关村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上党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精美的砖雕和石雕

石雕狮子

墀头砖雕

门楼木雕

门楼彩绘

古民居

虹梯关

这个坐落在太行山褶皱里的小山村,因为一座古关隘而得名,又与历史上的潞安府、长治、平顺的出现而有了扯不断的联系,它就是平顺县虹梯关乡虹梯关村,今年2月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虹梯关村位于平顺县城东17公里处,是虹梯关乡政府所在地,它位于山谷之间,村庄沿山谷呈狭长分布,四周群山环绕。当地百姓给这些山都起了很好听的名字:北依元宝山,南临笔架山,东有白象山守护,西有青狮山把门,有山有水,林木茂密,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宜居之地。

不仅如此,因为村庄位于晋豫古道上,还曾经是重要的军事锁钥之地。明嘉靖八年(1529),陈卿起义被镇压后,明王朝派遣兵科给事中夏言来潞州处理善后事宜。最后升潞州为潞安府,设置平顺县(取“平顺百世之泽”之意),府城内设附郭长治县(以示“长治久安”),起义军凭险之地,设虹梯、玉峡二关,并设巡检司,派兵驻守。虹梯关下的柏木杜村因此而改名为虹梯关村,巡检司办公地就设在村中关帝庙西侧,至今遗址犹存。

据王海栓主编的《虹梯关乡志》记载,由虹梯关扼守的晋豫古道是河南安阳到长治的交通要道,行旅客商以及脚夫驮队络绎不绝,他们翻山越岭,从虹梯关村穿村而过,这样熙熙攘攘的情景在上世纪50年代还常见,直到1968年新修了挂壁公路才逐渐消失。

村子不大,加上全部的自然村也不到600户人家,人口不到1400人,常住人口只有340人。目前村中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以民居建筑为主,从明清到民国的建筑都有。一院一院的古民居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分布在街巷两侧,看似随意排列,其实暗合古人择地择吉的心理需求。这些古民居院落具有北方山地民居特点,建筑取材以砖木石以及土坯为主,布局为各式大小四合院,或者窑洞、楼房结合的窑楼院。由于位于晋豫商道之上,富裕人家不少,留下的民居建筑质量高,装饰相对别的山村要好很多。

从记者走访的情况看,虹梯关村小而精致。新铺装的县道张河线穿村而过,两侧的建筑鳞次栉比,古民居就隐在这些新建筑背后,高高低低地矗立在缓坡之上。那雕饰精美的门楼、粗犷结实的石头窑洞、气派的二层楼房,无不在昭示着曾经的辉煌。穿行其间,用手触摸那斑驳的院墙,能够触摸到远去的沧桑。秋风吹过,“刷刷”的树叶摇摆声,仿佛那远去的驮队马帮的銮铃声响。

那銮铃声响从晋豫古道迤逦而来,穿越虹梯古关,穿村过户,在一院一院的古民居四周婉转徘徊,似在流连过往的惬意生活。小小山村隐在山谷中,因古商道而受益,也因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而宜居宜业。

村中有古碾、古磨、古井、古桥,还有一株千年古槐,沧桑古意满身,成为村庄发展历史的见证者,无言地诉说着一个桃源般的山村的兴衰故事。(胡海涛)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