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娟25年如一日,为特殊孩子筑起“避风港”——
爱润无声 守护“启明星”成长
霍娟25年如一日,为特殊孩子筑起“避风港”——
爱润无声 守护“启明星”成长
三伏时节,暑气正浓。潞州区启明星智障儿童托养中心里热闹非凡。园长霍娟刚推开门,一个瘦小的身影便“噔噔”跑过来,仰着脸奶声奶气喊“妈妈”。“城城(化名)早啊。”霍娟弯腰搂过孩子,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城城的眼睛倏地亮了,漾出纯真的笑,更紧地偎在霍娟怀里。这是霍娟一天工作的开始,也是她 25年如一日从未动摇的坚守。
时间回拨至2000年,彼时的霍娟已为儿子治病奔波近3年。儿子不足1岁时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她原本幸福安稳的生活。为给孩子争得一丝希望,她四处辗转,奔赴北京联系求教专家,埋首自学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与方法。令人欣喜的是,通过不间断训练,终于迎来了儿子的明显进步。但高强度的工作与育儿压力也让霍娟意识到,仅凭个人力量根本难以兼顾,更让她揪心的是,许多智障儿童因为缺乏专业支持而错失了黄金康复期,也有不少家庭面对高昂的训练费用和漫长艰辛的康复之路,只能无奈选择放弃。那些孩子和家长无助的眼神像针一般深深扎在霍娟心上,深思熟虑之后,她毅然辞去热爱的教师工作,创办了长治市首家智障儿童托养机构——启明星智障儿童托养中心。
“白手起家”的“启明星”,从一开始就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境,校舍是租用的简陋民房,玩具、教具全靠东拼西凑置备,有人不解地问:“费这么大劲教这些孩子有什么用?”更有人断言,“启明星”撑不过半年。面对质疑,霍娟从未有过半分动摇与放弃。她说:“生命是有重量的,每个生命都该被尊重。他们或许永远成为不了世俗意义上的正常孩子,但也应被温柔相待。”
凭着骨子里的那份坚韧,霍娟为这些特殊的孩子筑起了一个“避风港”。小小的院落虽然拥挤,但训练室、图书室、宿舍、厨房等一应俱全。在这里,霍娟身兼数职:她是老师,教孩子们穿衣、洗脸、吃饭、识字;也是医生,为孩子们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他们一点点提升身体机能;更是妈妈,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毫无保留的爱。在这里,她经历了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挂着输液瓶上课,彻夜守护癫痫发作的患儿,连续7天隔离照料生水痘的孩子…… “他们不会说冷,不会喊疼,照看好他们就得把眼睛变成放大镜。”霍娟说。
每天量3次体温、检查指甲和头发、盯着吃饭上厕所…… 这些普通家庭里的日常小事,在“启明星”成了需要24小时绷紧的弦,几个老师轮班,白天黑夜无缝对接,曾有老师哭着问霍娟“咱图啥?”霍娟指着晒太阳的孩子,“你看,他们现在能自己坐稳,不生病,这就是意义。”
最难的是教孩子们“生活”,一个简单的拧瓶盖动作,他们可能就要学上几年。为了教会孩子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霍娟潜心研发出一套生活化康复课程:把上厕所、系扣子等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拆解成几十甚至上百个精细训练步骤,像搭积木般帮孩子们一步步建立认知,再利用“情景模拟 + 游戏介入”方式激活他们的潜能,同时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起点和学习特点量身定制康复计划,建立个性化康复档案。“这些孩子就像晚发芽的树,你得慢慢守。”霍娟轻声道。小朱(化名)就是“启明星”里一棵轻轻探出枝丫的树,他会写工整的字,能每天独自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血压值,会主动帮老师搬东西,看见新来的客人还会笑着打招呼,问“要不要看我写的字?”像这样的“奇迹”还有很多:不会说话的彤彤(化名)清晰地喊出了“老师好”;慧健(化名)学会了发音、写字,能主动参与游戏……霍娟细细数着,语气中满是骄傲。25年时间里,托养中心的康复有效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200多名“折翼天使”重获新生,5名孩子成功回归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而最让霍娟心动的是孩子们毫无保留的依赖。5 岁的城城眼神不再木讷,甜甜地喊“妈妈”,小朱目光时刻追着霍娟,握着霍娟的手不放……“他们或许不懂付出的意义,但却会把最真的情感给你。” 霍娟感慨。
从27岁到52岁,从青丝到白发,霍娟把最好的年华奉献在了这片院子里,将初心酿成了岁月。她告诉记者,创办“启明星”的初衷本就简单纯粹,不过就是想让这些孩子能好好吃饭、安稳睡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活得舒展些。如今,当这个朴素的心愿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慢慢实现,当那些曾连吞咽都困难的孩子能自己端起饭碗,当只会哭闹的孩子学会用眼神回应,这些细微的成长,都在印证着“启明星”存在的意义。霍娟说,“能陪着这些孩子慢慢长大,看着他们在自己的节奏里绽放微光,这是生命赋予我最厚重也最珍贵的礼物。”
谈及前不久荣获的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霍娟说,“我只是一粒‘扣子’,把需要关爱的特殊孩子和全社会的爱心人士紧紧系在了一起。”这份 “系结”的温暖,在托养中心每个角落都能触摸到——满屋的零食、牛奶、玩具,就连沙发、电脑都是爱心人士送来的。知道霍娟和老师们每天要给孩子们换洗衣服,大家还会经常过来更换使用频率高的洗衣机。有时清晨开门,院门口放着衣服和水果,连张字条都没有。
如同涓涓细流汇聚而来的爱与善意,在霍娟心底凝成了一股想要“反哺”的暖流——要替孩子们去看看这个广阔的世界,去回报那些默默帮助过他们的人。于是,霍娟拥有了另一重身份——文物保护志愿者。她挤出有限的时间,不辞辛劳参加历史文化宣传公益片拍摄,去景点景区义务当解说员。“正因长治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才造就了我们的小城大爱。”她深有感触,“只要能宣传长治,宣传我们的历史文化,我都会尽全力去做。”
临近中午,阳光洒满整个院子,饭香也溢了出来,孩子们排排坐在一起吃着爱心人士送来的西瓜。霍娟看着这一幕,轻轻笑了,这就是她心中“启明星”的样子:无需多亮,只求为孩子点亮眼前的光;不用多热,却能聚起全城的暖。(解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