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着看”变“一起干”

——潞州区长安社区干群同心巧治小区“老年病”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民生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7月29日傍晚,潞州区五交化小区的活动场地已经热闹起来——太阳能路灯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悠闲地聊天纳凉,孩子们在不远处追逐嬉戏。

五交化小区是潞州区西街街道长安社区典型的“高龄”小区,过去,“雨季道路成河”“屋顶渗漏如注”“车辆无处停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他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

如何规划停车位?违建怎么拆除?屋顶漏水、楼体墙面脱落等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启动前,长安社区聚焦居民关心的这些“关键小事”,开启了一场多元共治的治理变革。

听民声方能精准把脉,在此次改造中,居民也当起了“设计师”。长安社区召集居民代表召开协商议事会,广泛收集民意。针对改造方案中的太阳能拆除、储藏室清理等问题,充分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党委牵头与施工方、产权单位反复协商,将合理化建议融入方案调整,确保改造直击痛点、温暖民心。长安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听民声,让更多居民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来,真正实现自己的小区自己建。”

经过科学合理规划,五交化小区充分利用楼栋周边空间,新增设汽车停车位60余个,并规划了电动自行车停放点。改造后,该区域的停车容量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楼栋周边的环境秩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改造后,感到很舒心。小区更加安全,单元楼门口整齐有序,老人、孩子出门也不用担心磕到碰到。”五交化小区居民李大妈说。

解民忧需要多元联动,织就协同治理“一张网”。长安社区党委搭建“五方会谈”平台,联动党支部、物管会、政协委员、政府部门及居民代表,合力面对违建储藏室这块“硬骨头”,以情以理促成和谐拆除,破解治理顽疾。同时,“有事好商量”平台、线上问卷、居民代表会议等渠道全程贯通,确保民意不落空、诉求有回响。

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成效逐步显现。曾经“管道三天两头堵,污水倒灌满院流”的窘境,在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完工后已彻底改变。如今走进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硬化的道路、粉刷一新的楼体,基础设施焕然一新。而比硬件升级更可贵的是,居民们从“站着看”变为“一起干”。“以前是‘大家改我才改’,现在是主动问‘还能为小区做点啥’。”一位老党员感慨道。大家全程参与需求征集、施工监督和验收评价,真正实现从“小区管理”到“家园共治”的转变。这种“面子”“里子”的双重提升,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在老旧小区落地生根,小区凝聚力在共建共治中不断升温。

五交化小区的蜕变,是长安社区党建引领下多元共治力量的生动诠释。当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民心的“强磁场”,当协商平台化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当居民自治的热情被充分点燃,即使是最棘手的老旧小区困局,也能在群策群力中焕发新生,织就幸福生活的亮丽图景。(王涵)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