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3月29日在长治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长治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代市长 陈向阳

陈向阳作政府工作报告。梁栋 徐翔 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长治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砥砺奋进,真抓实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监测排名处于全省前列。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4.8亿元、增长7.2%,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10.5亿元、增长38.6%,增速创近15年之最。

——工业经济全省第一。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全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51.8%、全省第一;制造业增长23.7%,占工业比重26.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7%,制造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能源保供坚定有力。全市煤炭产量1.71亿吨、增长8%,总量占全省的13%、全省第二。发电量增长18.9%,外送电量增长31.7%,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长22%。

——市场主体逆势增长。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7.9%、净增6.9万户,总量达到32.6万户。新增涉税市场主体8.4万户,占比全省第一。以此为牵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连续三年考核全省优秀。

——创新发展跻身国家行列。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8户,总数达到133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户,总数达到264户。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75家,成为全省重要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

——海绵城市建设全国优秀。完成21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海绵化达标区域占到建成区三分之一。漳泽湖东岸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入围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案例。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获全国A档评价(全国仅5个),被住建部、水利部、财政部三部委通报表扬。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1113元、增长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437元、增长7.5%,增速全省第一。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3.2%,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顶格执行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长治市稳经济政策43条、接续政策26条、加快复工复产和促进服务业复苏措施36条,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91.4亿元,兑现各类奖励资金11.2亿元。发放各类消费券3.9亿元。突出投资拉动,全年累计实施项目2135个,争取上级项目资金77.9亿元,完成固投948.4亿元。出台促进投资奖励办法,引导本地民企投资转型项目,招商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91.9%,全省第一。

(二)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第五次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建成4座智能化示范煤矿,16座省级绿色开采试点矿井,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0%。焦化产业“上大关小”4座大焦炉建成投产。18个光伏、4个风电项目高效推进,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25.7%。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4.5亿元产业转型发展基金,着力培育打造10条新兴产业链、24家“链主”企业,加快建设100个重点工业转型项目,振东制药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平顺“上党中药材”入选首批省级重点专业镇。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长子、黎城省级开发区获批设立,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13个,数量全省第一,实现县区全覆盖。“三个一批”签约开工率、开工投产率、投产达效率分别达到98.3%、60.2%、100%,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9.7%,转型主战场作用进一步凸显。

(三)持续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扎实开展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9%,增速全省第三。做优文旅业,出台奖励补贴办法,评选太行山居21家,新创建3A级景区6家,A级景区达到24家,太行一号旅游公路300公里主线贯通,长治市“乡村记忆、历史研学”体验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做强物流业,成立全国煤炭交易中心长治交易专区运营公司,开行中欧、中亚5趟国际联运货物列车,交通运输及仓储物流业营业收入增长12.9%、全省第一。做大金融业,出台加快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率先成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户“两张名单”推送机制,为5600多家企业办理首贷续贷162亿元,组建全省最大市级担保公司,担保总额达到36亿元、增长86.6%,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四)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工改造141个老旧小区、88条背街小巷,对11条市政道路和3条城际快速路开展架空线路集中整治,天晚集片区、长丰片区(一期)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全面完成,北寨、小常、上韩3个片区改造顺利推进。安阳互通建成通车,国道环线自由流收费正式运营,208国道全市域一级公路改造全线开工。调整理顺上党、潞城、屯留三个区的财政、规划和土地管理体制,“一城四区”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扛牢稳粮保供责任,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3.7万亩,粮食产量24.8亿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一季双收,粮食生产受到全省通报表扬,“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省考核优秀。加快农业特优发展,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48个、“有机旱作·晋品”7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581.7亿元、增长36.6%,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建设“四好农村路”527.9公里,完成改厕3.8万座。成立全国首家市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3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56%。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

(六)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成功申报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持续推进钢铁、焦化等行业节能减排,淘汰4座4.3米焦炉,重污染天气比例降至0.27%,大气环境综合指数稳居“2+26”城市前列。24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5.8%,较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达到100%、全省第一。加快实施生态修复,高标准推进滨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沁河源头生态修复治理,深入推进太行山、浊漳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营造林23.2万亩、水土保持治理45.5万亩。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有序实施碳达峰长治行动,万元GDP能耗降幅完成年度任务。

(七)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义务教育“双减”成果受到教育部好评,基础教育改革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成立全国首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税务服务站”,推动企业吸纳退役军人5226人。技能培训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6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超过95%。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基本完成,25.15万套房屋登记领证。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态势。建立一站式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信访积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八)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清廉长治”建设。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率先上线“三晋通”县级服务模块,116个事项实现“云上”跨省通办,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网办率达到99.3%。建立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7×24小时”电子政务超市,政府投资类、企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58%、68%。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大力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7件、政协委员提案396件,办复率100%。健全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众志成城,成功应对多轮疫情冲击。转段之前长治市没有发生规模性疫情,感染人数全省最少,有效保障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认真落实国家、省各项部署要求,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实现平稳转段。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工作者、志愿者挺在一线、冲锋在前,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一年来,各项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部队、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长治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城市能级、发展活力、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亟需提档升级,农业质量效益还不高,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还需加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不够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还不够稳固,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少数干部强力攻坚、精准施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要迎难而上,以更大力度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制造业振兴为牵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绿色制造体系,突出减污、降碳、安全、高效,改造升级工艺装备。煤炭产业建设3座智能化矿井、5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新增4座绿色开采矿井,先进产能达到80%以上。焦化产业全面完成节能、环保、安全“三改造”和干熄焦、余热发电“两运行”,推动4个“上大关小”项目建成投产,全部关停4.3米焦炉,先进产能达到90%以上。钢铁产业加快产能整合重组,推动千万吨绿色精品钢焦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壮大废钢回收加工利用产业,新增产量120万吨以上。

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链,聚焦“链主”“链核”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光伏产业以提升全产业链整体实力为重点,推动上游多晶硅、拉棒、切片环节产能释放,提高中下游电池组件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立新1万吨多晶硅、日盛达15GW光伏电池封装材料等13个项目建设。光电产业以打造衬底、外延材料、芯片设计制造、器件封测、产品应用产业链为重点,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加快推进高科华烨新型显示器封装及外延芯片、华兴电子LED显示面板等10个项目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以推动煤炭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为重点,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龙星化工40万吨碳基新材料、霍家工业1万吨聚偏氟乙烯等40个项目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固废协同处置、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扩大新产品品种范围,提升利用率和附加值,加快推进余吾煤矸石资源化、聚和鑫废旧汽车拆解等53个项目建设。医药健康产业以发展制药原材料、医药研发、医药制造为重点,发挥振东制药全省现代医药产业链“链主”作用,增强创新能力,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推进百泰生物制药、修正平顺医药产业园等15个项目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打造零部件、系统总成、智能装备为重点,持续提升产品应用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壶关航天工业园、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87个项目建设。新材料产业以打造动力锂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产业链配套和扩展应用,加快推进襄垣旭阳20万吨、山西瑞君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19个项目建设。

大力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创新发展。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依托立讯精密、龙芯中科、凯松电子等龙头企业,大力培育电子信息制造、信创、大数据等数字产业。支持兵器集团207所建设特种计算机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长治中关村信息谷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园区。推进智能工厂、智慧车间建设,开展“灯塔工厂”创建行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完成1787个5G基站建设,实现乡镇及以上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发展“5G+工业互联网”,确保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5%以上。

(二)坚持以能源革命为引领,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围绕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扎实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规模化的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坚决完成保供任务。严格执行“煤八条”,坚持“两匹配一服从”原则,推动襄垣金星等5座基建矿建成投产、慈林山煤业等3座矿井产能核增,释放产能600万吨,积极推进4座煤矿资源接续配置,稳妥做好压煤村庄搬迁,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全力稳产增产,煤炭产量增长5%以上。

打造综合能源基地。稳妥推进煤电项目“上大压小”,推动赵庄2×66万千瓦电厂尽快复工,加快晋能2×135万千瓦电厂前期。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80万千瓦,逐步推进煤电由基荷型向保障型调节型电源转变。抓好长子、沁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有序规划打造“综合能源岛”。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新增新能源装机50万千瓦以上。围绕制氢、加氢、氢能装备、燃料电池、场景应用,全产业链推进氢能开发利用。

建立新能源消纳体系。抓好长子“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和襄垣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两大试点。成立山西能源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长治分院,运用“云大物移智链”技术对能源系统进行智能化、灵活性改造,积极做好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顶层设计,争当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三)坚持以文旅物流金融为重点,促进服务业质效提升。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入开展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加快复苏消费市场。围绕商超百货、住宿餐饮、汽车油品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再发放一批电子消费券和“爱心消费券”。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健全农村商贸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鼓励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推进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大力发展网络电商、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

加快发展文旅业。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长治市神话、古建、山水、红色、气候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新业态。加快景区标准化建设,支持武乡县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推动黄崖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创建5A级景区,力争A级景区达到30家。加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100公里,推进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抓好6家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新培育一批太行山居,着力打造精品民宿集群。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国家气候标志品牌创建,不断提升“山西长治·壮美太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加快发展物流业。积极申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潞铁智慧物流园、华远国际陆港物流园建设,启动长治北、黎城水洋等物流园区改造。深化与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合作,加快一体化无水港和煤炭储备基地及交易专区建设,构建“交易+物流+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加快襄垣鸿达煤化、上党绿能物流等5条铁路专用线建设,同步做好公路物流通道改造提升,全面提高公铁衔接转换能力。发展壮大网络货运平台。加强物流业统计监测,促进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金融业。坚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协同发力,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发挥市级担保公司、首贷续贷服务中心作用,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积极引进证券、风投、创投等机构,不断壮大金融业规模,贷款余额增长12%左右、全社会融资总量达到450亿元以上。支持金融领域机构改革,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四)坚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力稳粮保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26万亩,新增和恢复水浇地6万亩。大豆种植10万亩、油料播种3.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3.7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24.96亿斤。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5万亩以上,生猪出栏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抓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农作物托管面积达到65%以上。推进黎城、长子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中水灌溉试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发展特优农业。围绕培育壮大中药材、粮品、果蔬品、肉制品、酿品五大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实施52个农产品加工项目,打造30个农业产业联合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发展冬播谷子试点6000亩,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挖掘小米、党参等特色农产品生态价值、健康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建设运营,举办山西中药材交易大会,打造辐射全国的中药材集散交易、全产业链大数据科技交流平台,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

加快乡村建设。开展全域乡村分类布局和规划设计,建设1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完成3.1万座农村户厕改造、76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00公里。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力争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达到40%以上。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巩固“清化收”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的行政村达到60%以上。

做好巩固衔接。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水平。全力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建设10个省级乡村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就业帮扶车间保持在260个以上,持续稳定光伏收益,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10万人以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树牢大抓项目鲜明导向,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做实做细“六张清单”,重点实施2115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04亿元,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推动开发区赋权再升级,发挥“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集成效益,提升“一件事、一次办”“区内事、区内办”水平,建设开发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园区。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全部进开发区,确保开发区工业投资增长2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深化与北京对口合作,促进更多项目落地实施。出台招商引资商务活动管理办法,探索招商部门“三化三制”改革,打造市场化、专业化招商队伍,加大长板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兑现促进投资奖励,力争引进1个50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措施,在要素保障、政策落实、监管服务上一视同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放宽投资领域,加强项目推介,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转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

加力基础设施投资。加快黎霍高速、208国道改扩建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平安高速、黎陵高速、309国道改扩建等项目前期,积极推进长邯聊高铁、长治机场迁建等重大项目,力争沁源、武乡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构建便捷联通、立体多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强化要素服务保障。用好用足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有利政策,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发挥好重点工程项目指挥部作用,落实好工作专班、领导包联、月调度、季观摩等推进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各类问题,推动更多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强化创新平台培育。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力争新培育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0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国家煤基合成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期工程。实施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专精特新提升行动,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链,选树10家企业开展精准科技服务,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及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推动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强化人才引进培育。突出“人才+产业”“人才+项目”导向,发挥长治人才集团、人才发展基金作用,加大市场化招才引智力度。持续深化省校合作,创新柔性引才模式,深入实施“太行英才计划”,打造“晋心办”人才服务长治品牌,积极提供医疗保障、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便利服务,吸引更多人才来长治市创新创业。推动职业教育整合优化、达标提档,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统筹企业家“长清班”“复旦班”、长治技能大赛等各类人才培养机制,培育更多本土人才。

(七)坚持以改革开放为突破,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围绕“三无”“三可”要求,坚持对标一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业一证”等改革,加快实现“7×24小时”自助服务全覆盖,推出一批“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标准套餐。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推动稳经济政策顶格执行、精准落地,发挥各类奖补资金引导作用,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奖补资金“一键直达”。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国家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破除隐性壁垒。完善现代物流、商品市场、智能市场、质量检测、储备体系、平台经济等市场基础设施,深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各类市场要素确权、定价、交易机制。加强和创新市场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完善“互联网+监管”。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六定”改革,完成财通集团整合重组,组建水务投资公司,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活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地方税源,加强大事要事财政保障能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申建长治保税物流中心,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外贸产业基地建设,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规模,积极引进外向型制造业。继续做好中欧、中亚班列国际联运,更好融入“一带一路”。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展会,线上线下开拓市场,新培育进出口企业10家,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

(八)坚持以平台培育为抓手,推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全力打造支持产业转型、承载企业集聚的各类平台,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推动市场主体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着力培育专业镇。构建省市两级专业镇培育梯队,出台促进专业镇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上党中药材”省级专业镇建设,力争再新增1个省级专业镇、培育10个市级专业镇。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围绕发展信息、金融、建筑、电商、总部经济等聚集招引领军企业,积极构建“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特色”培育格局,提高楼宇产出效益。提升城市烟火气。顺应消费回暖和消费升级需求,合理规划布局、积极打造升级一批特色商业街、餐饮集聚区、夜经济街区,为夜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乡村e镇。推进电子商务体系与快递物流体系贯通发展,统筹建设县级公共仓储配送中心,推动乡村服务站点全覆盖,构建“产业+电商+配套”业态,建成运行10个乡村e镇。建设高水平双创平台。发挥智创城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现有双创平台提档升级,引进高水平运营团队,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双创全产业链培育体系。

(九)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优化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一城四区”一体化发展,聚焦推动产业、生态、城镇空间协调发展,优化完善《长治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推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落地,统筹各类空间开发保护需求,完成《长治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滨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滨湖区城市设计“一张图”,严格漳泽湖周边管控,把滨湖区建设成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战略支点。

加速城市建设。重点实施116个城建项目,总投资40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34亿元。围绕完善城市路网,力争东外环快速通道主线完工,加快高新大道建设,打通威远门路南延、德化门街西延2条断头路,实施23条市政道路配套工程、27条城市道路维修提档、45条背街小巷硬化改造。围绕加快城市更新,开工建设北石槽、庄里、西南关城改安置项目,启动长丰片区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新改造老旧小区116个,对主城区7条主次干道及“三河一渠”沿线开展建筑外立面整治,改造城市供水管网20.9公里、燃气管网34.3公里。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工作。完成“三馆”主体建设,力争早日投用。建设8座城市驿站(公共卫生间)。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处置中心、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建设。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实施4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人民公园和城南生态苑海绵化改造,实施壁头河河道综合治理,整治消除城市内涝点。建设海绵城市展览馆及智慧管控平台,做好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市验收工作。围绕加强城市治理,持续开展主城区停车专项整治,推进“规、建、管、运”四位一体停车体系建设。推行城市“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一网统管”模式,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各县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完善县城交通、物流、市政、水电气暖网、文化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提升县城承载力。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更大范围集聚人口,加速就地城镇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十)坚持以降碳减污扩绿为路径,着力建设美丽长治。

大力推动节能降碳。严格落实“双碳”“双控”目标要求,全面实施七大行业能效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模式,支持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冬季清洁取暖成效,实施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工程。大力推动公转铁,持续优化绿色运输示范区建设,有效分流大型运输货车,降低柴油货车污染排放。

强力攻坚污染防治。坚持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力争PM2.5浓度降到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强化工业废水、城镇污水、饮用水源、尾水湿地、入河排污口治理,全面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国省控水质断面优良比例稳定在95%以上。抓好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力争实现全市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加强生态治理修复。围绕做好水的大文章,高标准编制现代水网规划,深入贯彻“四水四定”,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水网工程,开工建设后湾水库供水工程,积极做好吴家庄水库前期工作。大力推进“一湖两河三泉”生态修复保护,扎实做好浊漳河南源、石子河、绛河等综合治理,完成水土保持治理45万亩。加快老顶山山体修复,强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十一)坚持以提升民生福祉为根本,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三只三不”,全力落实好省政府17项民生政策、办好12件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共享发展成果。

全力促进就业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实现零工市场市县全覆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长治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不断壮大特色劳务品牌。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双减”成果,调整优化市区学校布局,启动英华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2所中小学校建设,推动主城区义务教育扩容增位。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45所、公办幼儿园10所。深入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振兴计划,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每个县办好一所公办优质高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持高等院校发展,推进长治学院、长治医学院新校区建设。

加快建设健康长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联动,推进分级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抓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新院区建设,启动社会福利康宁医院建设。严格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要求,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开展公众急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群众性应急救护能力。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体育事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民体质。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好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扩面工作。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积极推进殡葬改革,抓好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推动新建市殡仪馆建成投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社会救助,健全残疾人、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科学保障主城区住宅用地供应,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统筹实施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进一步满足困难群众和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巩固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成果。全面推行“房证同交”“地证同交”。继续开展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三年行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实施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推进“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加强革命文物展示利用,高标准规划建设上党特色文化数字主题公园、数字文保博物馆,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十二)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基础,坚决守牢发展底线。深入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压紧压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强化专家体检式精查,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攻坚行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市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力量,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和响应机制,有效应对处置事故灾害。

深化平安长治建设。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宣防打击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守住“舌尖上的安全”。有效防范和处置公共安全事件。加强气象、地震、人防等工作,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优化“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解决机制,常态化化解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等事业。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科普、史志、档案等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扩大巩固社会化拥军成果,扎实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考核验收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重任千钧唯担当。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自我加压、接续奋斗,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政治引领,建设忠诚政府。坚定政治方向,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决做到“三个务必”,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工作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坚持解放思想,建设创新政府。突出“四敢”导向,坚持把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工作落实全过程各环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大兴调查研究,围绕“12+N”重大课题,深入基层一线摸清情况、推动落实,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以开拓进取新姿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觉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好行政立法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坚持狠抓落实,建设担当政府。坚持把担当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格局,勇于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挑战和考验,敢于承担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等艰巨任务。持续强化狠抓落实、一抓到底的鲜明导向,不断提高抓落实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相结合,严格奖惩兑现,激励担当作为,大力营造敢担当、善担当的浓厚氛围。

(五)坚持挺纪在前,建设清廉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不断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纠“四风”、树新风、优作风。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抓严抓实审计监督,强化政策跟踪、经济责任、政府投资、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审计,科学合理使用财政资金,以政府“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奋斗开创未来,实干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长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而团结奋斗!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