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长治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低碳转型
以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长治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低碳转型
编者按
在全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市两会。今起,长治日报推出“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市两会特别报道”专栏,充分展现长治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新成效,激励全市上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奋力开创长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座座5G+智能矿井内,智能化机掘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实现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变;
一个个大型风力发电机矗立山脊,源源不断输送着“化风为宝”的绿色能源;
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不断积蓄着自然馈赠的“伏”利。
能源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发展,能源低碳关乎人类未来生存。近年来,长治市坚持“双碳”目标牵引,牢牢把握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发展机遇,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展现出能源低碳发展新形象,奏响能源革命“变奏曲”。
纵深推进 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化
煤炭是长治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建设智慧煤矿、发展智能化开采是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治市紧扣“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坚持用数字赋能煤炭,大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已经运用在矿井生产各个环节,不断刷新着煤炭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
轻点按钮采煤,设备自动运行,员工只需远程监控,滚滚乌金便不断涌出……在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公司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矿工采煤场景,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一览无余。如今,高河能源建设完成的智能掘进工作面实现掘进机可视化远程操作、掘进辅助装备集中控制、各类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动态感知和监控。
不仅如此,在加快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同时,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座矸石返井充填和充填开采试点的矿井,高河能源深入推进膏体充填开采项目,解决了传统采煤沉陷区道路断裂、农田沉降等难题,填补了全省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空白,蹚出一条智能绿色煤炭开采、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新路,擦亮“先进数智”和“创新绿色”的底色。
近年来,长治市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高煤炭采掘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采掘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工程,稳步提升煤炭先进产能,实现发展模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的转变。目前,潞安高河煤矿已通过国家能源局验收,达到一类中级智能化煤矿标准,成为我省首座通过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的矿井,3座省级试点潞安李村煤矿、晋能王庄煤业、晋能三元煤业正在积极推进。
目前,长治市现有安全高效矿井中,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0%。同时,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煤炭先进产能,全市已有16座煤矿被确定为省级绿色开采试点矿井,其中13座基本建成。
矿井下长期废弃的“臭煤”——高硫煤,摇身一变成为一滴滴金贵的油、一粒粒高端特种蜡、一件件特殊化学品、一瓶瓶高端燃料……潞安180万吨/年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变废为宝”,实现“吨”煤到“升”油到“克”化学品的价值提升,探出一条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新路。
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长治市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变,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减污降碳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谋转型,煤与“非煤”两极并不互斥。长治市在“非煤”领域下大力气布局,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氢能源具有零碳、高效、可储能、安全可控等优势,是最具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的清洁能源之一。瞄定“双碳”目标,由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与山西潞宝集团合作开发建设的长申氢能燃料电池汽车能源保障基地及加氢站项目,年产燃料电池高纯度氢气近2万吨,项目运营后生产制氢、加氢规模可达6吨/天,日充气量可达到24吨/天,满足全市30座加氢站的日常运营需求。
在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中,长治市按照产业高端化、产品差异化、生产集约化的发展思路,延伸煤焦化、煤电化、煤气化等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构建特色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煤炭由燃料向高端化工产品原料转变。把原材料“榨成油抽成丝”,把废料“锻成宝炼成金”,潞宝集团紧盯精细煤化工领域的高端技术,建成全球首个以焦化苯为原料生产己内酰胺和全球规模最大的锦纶短纤维项目,开创了以煤基化工原料生产高品质合成纤维的先河,完成由“黑”向“白”的转变。
大力推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碳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一天24小时,单条生产线即可生产13万片光伏电池片,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华北最大的晶硅电池片生产企业,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电池及组件技术始终保持着业界领先水平。高效智能的生产线,让良品率始终保持在98%,经过优化工艺,光电转换效率再次提升0.1%左右;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光伏玻璃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山西日盛达产品厚度从行业通用的4毫米开始一路降低,通过其配套的钢化镀膜加工系统,使光伏玻璃透光率增加到94%以上。在此基础上,正在建设的日盛达二期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技术再升级,从4毫米到1.6毫米的厚度跨越、中水回用的循环利用、智能机器人提高产量到透光率的不断增加,满足了未来光伏组件轻、大、薄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双碳”大背景下,长治市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创新驱动 能源供给向绿色转变
创新是最强动能,推动长治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换道抢跑”,新能源已经成为能源长治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在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同时,长治市立足能源产业优势推进数字化进程,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
捕“风”。在长子县仙翁山风电场,只见一排排白色风机巍然耸立,风塔上的桨叶随风转动,在蓝天白的映衬下,展示着长治市风电发展的勃勃生机。利用当地风力资源,促进节能减排,缓解供电压力。去年全年风电场累计发电量约1.81亿度电。
“绿”电。在长子县山西潞光发电有限公司,有两台66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环保指标最先进的低热值煤发电机组之一。它把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洗煤厂及当地生产的中煤、煤泥和煤矸石变废为宝,用作发电原料。通过密封的运煤车,这些煤矿废弃物点对点被送至潞光发电。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和两台每小时2100吨高效煤粉锅炉,使每发1度电只需消耗279克煤,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潞光发电正进行着全方位、系统性的整合,“绿电”也成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
目前,京潞新能源长子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格盟长子县100MW智慧光储发电项目都已顺利并网。同时,长子抽水蓄能电站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前期工作。风、光、水、火、储,各有优势,互补运行,一幅多能互补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何为源网荷储?它是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能够精准控制社会可中断的用电负荷和储能资源,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也可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波动性等问题。
在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子项目之一的110千伏变电站及50兆瓦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试点示范项目现场,工人们正铆足干劲、加紧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供电能力200兆瓦,年系统调峰能力2938万千瓦时,新能源消纳占比50%以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5.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0.3万吨、烟尘92万吨、二氧化碳338.5万吨……
长治市还重点推进沁源县“风光水储”一体化试点示范项目、平顺 200万千瓦抽水蓄能等项目,多种能源发用电灵活、电网安全,源网荷储各环节灵活互动,正以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勾勒出幸福生活得好图景。
能源革命东风激荡,长治市在能源革命“试验田”上不断开拓创新,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方向,推进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大力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全国用能洼地和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市,为山西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提供“长治样本”。(桂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