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 昼夜守护

——长治市成功应对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长治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8月15日上午11时,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向上党大地,很快连成密不透风的雨幕。这场入汛以来的最强降水,如脱缰野马般席卷中西部县区,也迎来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的防汛大考。

短短12小时内,气象台的暴雨预警信号从蓝色跳至橙色。当夜22时,市水利局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启动的指令刺破雨幕;1小时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对襄垣、武乡、沁县、沁源四县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随着各项指令在雨声中疾速传递,全市应急体系齿轮紧密咬合、全速运转。

“大雨要来了,乡亲们,马上转移!”15日下午,沁源县干部的声音通过大喇叭在火烧迹地下游村庄上空回荡,18户39名群众在雨势加剧前安全转移。与此同时,工作群内山洪预警信息不断闪烁红光——“叫应机制”被层层激活,基层干部踩着泥水挨家敲门催促撤离。这一夜,武乡、沁源、襄垣三县共335名受洪水威胁的群众在暴雨来临前安全转移。次日传来的报告字字千钧:无一人伤亡。

16日午后,雨势渐歇。市水利局的巡查车已穿梭在乡间小道,技术人员踩着泥泞的道路查看水库堤坝:“雨停不等于风险解除,必须仔细排查每一处隐患。”在浊漳河石梁段,水文监测员正校准水位计,数据实时传往河北邯郸,跨省协作的防汛链条始终紧绷。

江河安澜聚合力,旱涝同防显担当。面对前期高温干旱导致的土壤板结,长治市将“旱涝同抓同防”的理念融入日常,24小时值守的灯火从未熄灭,汛前检查的脚步踏遍险工险段。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专业技术队伍驻县进村,协助基层开展隐患排查和应急防范。同时,前置应急抢险物资和救援力量及时到位,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本轮降雨期间,全市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7次,紧急避险转移41户64人。

历时30余小时的强降雨,最终在全市严密防控下平稳度过,未发生因灾伤亡,未出现重大险情——这背后,是24小时值守的“不打烊”防线,是“旱涝同防”的科学预案,更是无数防汛人员用脚步丈量出的安全距离。(丁宇红)

(责编:张文卫、林晓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