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欢乐多 真情伴成长
——长治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暑期“公益课堂”丰富多彩
暑假欢乐多 真情伴成长
——长治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暑期“公益课堂”丰富多彩
长子县丹朱镇丹和社区开展“快乐涂鸦 缤纷童年”活动。
武乡县丰州镇河西社区“伙伴计划”点亮多彩暑假生活。
实验室里,孩子们盯着冒泡的试剂惊呼连连;合唱室中,稚嫩的歌声伴着钢琴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运动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如轻盈的燕子在飞舞……这样生动的场景正在长治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断上演。
暑假期间,长治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联动各类爱心力量,广泛开展暑期关爱未成年人活动,开启“花式”带娃模式,让家长得以安心工作,孩子们在丰富活动中收获快乐,真正实现假期有去处、成长不打烊。
全域覆盖
公益托管化解“看护难”
暑期,“孩子去哪儿”成为不少家庭的难题。从城市到乡村,长治市以全域覆盖的暑期公益托管服务,破解家长“看娃难”。
在沁县南里镇北底水村,市外事办驻村工作队队员入户走访了解儿童学习需求,开设零基础英语兴趣班和自然拼读班,让孩子轻松学英语。这成为驻村工作队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振兴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沁源县沁河镇官渠巷社区“快乐暑假 共同成长”主题活动现场,志愿者与小朋友开展共同读书活动,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教大家认生字、读经典,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丰富暑期生活。
潞州区太西街道潞才社区“科技之旅”深受孩子喜爱。孩子们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进长治学院实验室,体验AI编程。10岁的小宇完成自编程序兴奋地说:“原来电脑里藏着这么多秘密!”长治学院萤火探兴实践团的研学活动,让孩子触摸人工智能,播下科学种子。
早在暑期到来之际,潞州区精准服务、摸底需求,整合高校资源、招募志愿者,经“实习山西”平台注册,一对一对接社区,按需定制课程,让托管班有“干货”,有“趣味”。
小小的托管班藏着民生大文章。暑期特色花式托管有“新意” 更有心意,为市民提供满意选择,探索出“部门联动、纵向拓展、全域覆盖、公益运营”的公共服务创新路径。
课程丰富
“成长型”托管不负所“托”
暑期公益托管服务不只是看护,更要打造“成长型”托管,长治市开设丰富课程,让孩子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不负所“托”。
“我在这里学得很开心,跟小伙伴们一起画画,现在会画很多小动物了。”每周上午9时,秦灿然小朋友都会在市文化馆跟着老师学习画画。
为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市文化馆推出为期20天的暑期少儿国画公益培训班,采取线上报名、线下授课的形式,邀请专业水平突出的优秀老师授课,让广大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专业培训,提升文化素养。
上党区韩店街道光明北路社区招募20名师范专业大学生志愿者,“1对2”或小班制为1~6年级学生辅导语文、数学、英语,惠及150余名儿童,居民满意度达95%。专业辅导让孩子学习不掉队,为新学期打下坚实基础。
长子县丹朱镇丹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为期一周的“探索·创造·成长”主题夏令营,通过搭建模型探究力学原理、扎印技艺创作“人文故事盒”、拓印自然纹理制作环保文化手册等实践活动,将科学探索与人文传承结合,让知识走出课本、融入生活,在实践探索中为青少年播撒创新的种子。
潞城区潞华街道东华社区联合区图书馆(美术馆),组建工艺美术授课团队,带孩子体验掐丝珐琅、泥塑等10余种非遗技艺,激发传承本土非遗文化的热情。
这些生动场景,是长治市推动公益暑托服务从“看护型”向“成长型”转变的缩影。同时,长治市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实践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教育资源,推出“行走的课堂”活动模式,充分发挥“阵地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作用,更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志愿聚力
专业服务温暖相伴
在武乡县丰州镇河西社区,来自忻州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等高校的6名大学生志愿者,为青少年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暑期课堂。禁毒课堂通过仿真模型和警官讲解,让“远离毒品”理念入脑入心;非遗竹编体验结合红色故事,厚植家国情怀;数字华容道、积木搭建激发思维与创造力;“爱牙护牙”课堂为良好的健康习惯奠基。
在这个暑假,志愿者聚力,以专业服务温暖陪伴孩子,成为暑期亮丽风景。
“红军叔叔连棉被都愿意分给百姓,我以后更要懂得分享和感恩。”在长子县丹朱镇丹顺社区“听长征故事 做红色少年”活动现场,在听完“半条被子”的故事后,一位小朋友含泪说。
今年暑假,志愿者化身孩子们的“托管老师”,从科创课堂到非遗手工、从运动竞技到公益实践,既解决了家庭“看护难”的燃眉之急,也让孩子们收获了别样的成长体验,推动托管服务从“能托管”向“托得好”,让“有心”的奉献更添“有力”的支撑。
“很荣幸参与这次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不仅让孩子快乐、家长安心,还是我深入社会、服务基层的宝贵实践机会。希望能用所学知识陪伴孩子们度过充实快乐的暑假。”大学生志愿者孙子轩说。
快乐暑假正当时,丰富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暑期“公益课堂”,让更多青少年在收获知识、陶冶情操、强健体魄中快乐成长。在此基础上,长治市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推动暑托服务从“解民忧”的应急举措升级为 “暖民心”的长效工程,让孩子绽放笑脸、家庭感受城市温暖。(王晶晶)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