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互认”让就医更便捷

——长治市巩固拓展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成效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长治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重复拍片、反复抽血、多头检查……对于在多家医院辗转就诊的患者来说,不仅耗时耗钱,更是沉重的身心负担。如今,长治市正以一项全域覆盖、持续深化的创新举措,深入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精准疏通这一就医堵点。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医重复检验检查问题,市卫健委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以“一纸互认”惠民工程为抓手,切实减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的重复检查、多头跑腿现象,真正将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获得感。

“以前陪我妈看病,在不同医院间转诊,同样的检查有时要做两遍甚至三遍,老人家本来身体就弱,每次来回跑、重复抽血特别受罪。”近日,在市区某医院就诊的张琪铭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好了,带上一份结果单,能少做好几项检查,老太太少受折腾,省钱也省时。”张琪铭的经历,也是此前众多患者看病的烦心事。

为切实回应群众关切,长治市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这并非局部优化,而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医疗服务变革。

全域覆盖,织密互认网络——

互认范围实现跨越式“扩面”,互认范围从最初的少数大医院,延伸至全市46所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5所社会办医院、4所独立设置的体检中心、127所乡镇卫生院以及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卫健委医政科负责人陈沙介绍:“如今,无论在市区三甲医院,还是家门口的基层卫生院,只要检查项目在互认清单内,患者携带的有效检查结果都能被认可,真正实现‘基层查、上级认’,避免大量重复检查。”

提质扩容,增加互认内容——

互认项目也在持续“提质扩容”。检验互认项由原来的10类85项大幅增加至94项;检查互认项目更是新增3大类共计320项,涵盖更多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超声等项目。同时,对135个原有检查项目组套进行优化,使互认更加精准、便于操作。

数据赋能,打造智慧医疗平台——

作为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的有效延伸,市卫健委在全省率先建成“区域云影像平台”,搭建云PACS、影像远程诊断、影像云共享、数字影像服务、云教学、分析监管等功能系统,积极打造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上下贯通的影像协同诊疗模式,为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信息化支撑。患者检查完成后,第一时间即可在手机上查看影像检查数据和诊断报告,加快患者就诊流程,真正做到省时省力省钱。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最终的评判标准是群众的感受。一项项扎实的数据,生动印证了“互认”带来的实在变化:截至目前,全市医疗机构间已累计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62817次。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数万人次的患者免除了不必要的奔波和排队;是为众多患者节省医疗费用支出;更是缩短就医等待时间,让群众就医更便捷。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拓展这一成效。”市卫健委副主任吴军表示,“后续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持续优化流程,进一步扩大互认项目范围,将更多高频、安全的检查项目纳入互认体系;二是强化质量管控与标准化建设,确保互认结果科学准确,让医生用得放心、患者看得安心;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切实把这项便民利民工程落到实处,真正暖到群众心坎上。”(马慧荣)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