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长治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93.4亿元 增长2.6%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元 增长6.1%

减税降费29.73亿元 兑现产业发展资金11.36亿元

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各类补贴3.27亿元 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

1374公里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串联百余个大小景点,构筑起全域旅游公路网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7% 用于民生事业

省政府安排的15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落实

八个方面工作成效

1、承压前行、克难奋进,经济运行取得新成效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93.4亿元、增长2.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6%。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元、增长6.1%,省重点工程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全省第一,“三个一批”项目综合评价全省第一。

减税降费29.73亿元,兑现产业发展资金11.36亿元。

2、项目带动、蓄势赋能,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

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实施总投资1105亿元的246个重大转型项目。

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成立数字经济协会,集聚本地数字企业100余家,建成华北地区首个全栈式智算中心,36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贯标认证。

新增5个市级专业镇,平顺上党中药材省级专业镇营收增长20%。

成立物流产业协会,设立物流产业基金,成为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3、优化供给、挖潜增效,消费市场迸发新活力

高标准打造10个核心夜间经济集聚区、5个地标性商业集聚区、10个大型夜间美食示范街区,11个乡村e镇全面建成。

大力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放各类补贴3.27亿元。

连续举办文旅康养产业推介招商大会、长治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推出“跟着悟空游长治”精品路线,“长治有礼”云平台上线1000余种文创产品,1374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新增2家4A级景区、14家“太行山居”,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增长11.8%、综合收入增长35.4%。

4、加大投入、重点攻关,科技赋能得到新提升

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达到1亿元。

新认定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7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

“晋创谷·长治”挂牌运营,引育科技型企业50余家。

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59.7亿元。

成立“中国人才夏宫”服务联盟,柔性引进18名院士、1200多名博士人才,选派166名科技特派员入企服务,建成145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平台延伸基地。

5、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内生动力得到新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开发区承诺制项目、标准地出让、全代办服务实现100%覆盖。

2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完成131个事项即办件受理,平均办理时限压缩80%。

京长对口合作实施项目212个。

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红谷集群合作成立产业研究院,签约项目502个、金额1500亿元,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80%。

承办“2024中国-东盟周”系列活动,出台加快对外开放若干措施,新增外经贸企业20家,中欧班列长治至莫斯科首发开行,进出口总额增长16.6%。

6、以人为本、建管并重,城乡建设绘出新画卷

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

东南外环快速通道全线贯通。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60个,完成燃气、供水管网改造32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能力3200万平方米。

海绵城市建设连续三年获评A档。

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水浇地3.4万亩,新认证31个绿色食品、14个有机农产品,发展林下经济21.67万亩。

集中打造49个精品示范村、345个提档升级村,建设“四好农村路”602公里,完成218个村污水治理。

7、强力攻坚、系统治理,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

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5、下降2.2%。

实施51个浊漳河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新建7座人工尾水湿地,1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入选国家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

扎实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入选全国产融合作试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8、坚守初心、聚力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7%用于民生事业,省政府安排的15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落实。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7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7%、5.6%,均高于经济增速。

新建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建成投用,“双减”试点顺利通过验收,高考质量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

普惠托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72个。

一年来,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积极推进地方性法规立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8件、政协委员提案438件,办复率100%。

坚持“过紧日子”,从严评审194个政府投资项目,节约财政资金18.6亿元。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