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向“绿”而行 能源革命纵深推进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长治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源网荷储向新求质

新型储能驱动未来

绿色充填高效开采

智能采掘持续升级

长子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项目

编者按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任务,也是长治义不容辞的责任。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纵深推进能源革命,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销储运一体化”“绿色能源”等关键环节,对能源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全市上下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发展绿色能源,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一系列深入深化能源革命的一线行动正火热展开,奋力在“能源赛道”上跑出一片生机无限的新天地。

源网荷储 降碳添绿蓄能起势

“要因地制宜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这是长治市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铮铮誓言。

遵循这一目标,长治市在新一轮能源开发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基础,既抓开发利用、又抓装备制造,促进新能源开发应用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再上新台阶。

1月9日,在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现场,机械设备轰鸣声此起彼伏,工程车辆往来穿梭。目前,该项目综合楼、辅助用房主体已完工。

何为源网荷储?它是将电力系统中的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系统,优化新能源供应和需求平衡,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作为我省首批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29.47亿元,是以“园中园”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引进和落地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襄垣经开区绿电占比50%以上,为县域产品碳溯源、碳减排建立通道及绿电来源,推动传统能源企业由产品生产向综合能源供应转变,打造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新样板。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项目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让我们企业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奋力向前发展。”襄矿集团售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武说,“目前,太平金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作为关键子项目已投运,预计年供电量突破12亿度,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该工程就近并入电网,源源不断地将绿色电能输送至金烨、钰鑫等周边企业,实现新能源就近消纳和调峰调频电力平衡。”

此外,“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正稳步推进。“源”方面,50MW光伏项目配套的110kV汇集升压站主体框架已基本完成;220kV并网线路已完成线路路径征询、地质勘测;光伏厂区用地于今年1月已开工。“网”方面,110kV太平金烨输变电工程已正式投运。“荷”方面,金烨、钰鑫等周边企业已投产。“储”方面,正在办理土地等手续。“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预计今年2月开工。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全方位要素保障好,项目才能“加速度”。襄垣经开区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化“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模式,提升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率、项目落地率,加快项目建设投产速度,全程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按照序时进度建设投产。(桂滨 王娅宁)

绿电供应 低碳园区节能增效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推动“源网荷储”建设和打造以绿电为主的低碳零碳园区的安排部署,让长治高新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长治高新区联合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华工优能技术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打造了长治高新区碳达峰智慧管理暨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旨在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区、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样板区和碳达峰数智融合新高地,形成一套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模式,为资源型地区开发区碳达峰提供经验和范式。

“风、光等新能源因为‘靠天吃饭’的基本属性,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依托碳达峰智慧管理暨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可以在新能源大发时促进新能源消纳,在电力供应不足时支撑保供电,保障企业用能稳定,大幅提升区域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性,同时帮助企业获取增量收益。”华工能源山西负责人赵云虹介绍说,目前,长治高新区碳达峰智慧管理暨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已经接入了 53家重点用能企业的实时负荷数据,有助于动态了解高新区工业产业的负荷运行水平,同时,还接入了 6 个分布式光伏站点,以及 5 个充电站,实现了对分布式发电资源和充电设施的实时监测与统计。

目前,长治高新区碳达峰智慧管理暨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已构建了“能碳大脑”“虚拟电厂”“负荷管理”“建设成效”四大板块。通过“能碳大脑”可实现对整个区域能耗与碳排的实时监测;通过“虚拟电厂”,将实现高新区可调资源一体化聚合和分级分区调控,推动企业参与全省削峰填谷交易,帮助企业获取相应收益,降低用电成本。

能源电力是工业的“粮食”。高新区还规划在产业园区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全域内建设新能源换电站、储能站,通过对清洁能源的大幅利用,减少园区的能源消耗,改善能源消耗的质量,实现太阳能、地热能、空气热能、工业余热、再生水热能等低碳能源综合利用。目前已建成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分项等8个分项目,分布式光伏达到6.62MW,供应两个园区内入驻企业绿电的使用。“最终形成的新能源供应体系,不仅能为园区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绿色能源,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更能形成新的招商资源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高新区经济运行部与安监部部长武太平介绍说。

以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为引领,长治高新区将持续完善碳达峰智慧管理暨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推动重点产业节能降耗,着力构建一体化新型绿色能源供应体系,打造一批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近零碳建筑,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整体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丁宇红 李志攀)

能源安全 稳产提质夯基固本

“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2024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4629.5万吨。在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不断“增”的背景下,“稳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4年,全市煤炭产量稳定在1.67亿吨左右。今年,长治市坚决稳定基本量、多措并举找增量,各项工作已全面铺开。

6月前完成停缓建矿井复工、长期停产煤矿复产工作;优化施工组织,推动2座建设煤矿实现竣工投产,增加产能120万吨/年;对取得产能核增批复的4座煤矿严格按照核定的保供能力组织生产,净增产能210万吨/年……“今年,长治市煤炭产量要稳定在1.67亿吨,力争增加300万吨,达到1.7亿吨。”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卫斌说,“我们将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优化煤矿产能,完善煤炭产量调度机制,加强煤炭生产监测,夯实煤炭产量基础,确保全市产量稳定。”

2024年12月23日,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煤炭总销量达到788.92万吨,提前完成煤炭销售任务。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常村煤矿建立的“四位一体”联动销售机制。

运销部门与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联动,实现仓储统计、数据共享;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综合调度,统筹衔接运销、地销、洗煤厂等各环节工作;运销部门与洗煤厂联动,实现仓储动态、煤种变化实时报告……在常村煤矿,煤炭生产、销售、外运各个环节有序衔接,实现了产运销动态平衡。

从常村煤矿的具体实践思考长治市煤炭产销储运大布局,“衔接”二字尤为重要。“煤炭产销储运各个环节如果衔接好,既能畅通市场循环,也能降低综合成本。”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准破题,部署长治市煤炭产销储运一体化建设。

当前,长治市煤炭产销储运一体化建设已取得部分成效:全市共建有煤炭储配基地6座,储配能力645万吨;煤炭交通运输形成公铁联运、铁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一系列积极变化正在显现。

1月10日,在潞铁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内,满载3200吨电煤的48节列车车厢已经准备就绪,即将发往安徽闸河站。

在这里,通过多式联运功能,将物流、商流、铁路等紧密结合,形成了“公铁海”联运体系,实现了煤炭远距离、大规模运输。潞铁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调度主任王喜龙说:“2024年,我们园区发运量突破400万吨,较2022年、2023年有40%以上的增长。2025年,我们计划发运量突破600万吨,力争700万吨。”

运输是煤炭产销储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潞铁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的经验值得借鉴。郭卫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煤炭产销储运一体化体系,健全煤炭产品、产能储备调节机制,不断提升煤炭市场供需调节能力,全力保障能源安全。”

在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不断“增”的背景下,一系列指标却呈现“减”的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长治市全口径能耗强度同比下降3.6%,全省排名保持在第一方阵。这样的趋势变化,源自于能源领域“智能”“绿色”的深入布局。

在郭卫斌看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也是“稳煤”的重要环节。市能源局定下新目标,今年,全市智能化煤矿达到27座;绿色开采煤矿数量达到28座,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5%以上。(郝茜)

清洁利用 “黑金”蝶变清洁能源

煤炭是长治市传统主导产业,也是求变图强的重要支柱。稳固煤炭“压舱石”作用,做深做透煤炭这篇大文章,对于长治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2024年1-11月,长治市累计生产原煤1.52亿吨,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国各地市中排名第五。面对资源优势,如何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这既是面临的难题,也是转型的机遇。当前,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是解决能源紧缺的迫切需求,更是加强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

从地下几百米的矿井中采出来,经过多次转运和存储,最后由煤化工等企业进行加工利用。“一块煤”的“绿色”之变映射出长治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生动实践。

煤炭开采更绿色——

在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有限公司,清洁高效的采煤场景令人赞叹,数字化已经赋能煤炭采掘全过程,现代化场景不断“上新”

矿井之下,高河能源通过充填开采技术,释放了大量常规工艺无法回采的边角煤资源,避免了矸石占压土地,实现了绿色开采。

煤炭发电更高效——

在山西潞光发电有限公司,每发1度电只需消耗279克煤,每标准立方米排放的二氧化硫为23毫克,氮氧化合物为32.5毫克,均低于国家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标准值,其中,粉尘排放为0.05毫克,接近于零排放。

高效发电的秘诀是企业采用的2×66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与传统亚临界机组相比,超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可提高3-5个百分点,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该技术通过提高蒸汽参数,使煤炭燃烧更加充分,发电效率显著提升。山西潞光发电有限公司设备部经理史文玎说:“与此同时,我们将原煤洗选后剩下的中煤、煤泥和矸石等边角料用作发电原料,通过低热值煤发电机组实现变废为宝。”

“眼下,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煤电行业提质升级指明了方向,我们力争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将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进行到底,让煤炭产业‘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高。”史文玎说。

煤化工产业更高端——

“CTL Ⅲ+基础油是我们的明星产品。”在潞安化工集团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平台科技成果展示厅,技术人员向大家介绍,其推出的自主品牌产品“太行”系列润滑油,可应用于钢铁、发电,甚至航空、航天等领域。该产品是以长期废弃的“臭煤”——高硫煤为原料,利用煤制油合成技术生产各类油品,煤基油与传统石油油品相比具有无杂质、更清洁的特点。

如此,煤炭从固态变身液态,生产出高品质的油品和化工原料,加工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集中处理,让煤炭身价“大涨”。未来,潞安化工集团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将通过更多技术创新,打破煤制油产业发展瓶颈,把煤的价值“吃干榨净”,让煤化工朝着高端多元低碳迈进。

从开采洗选、燃烧发电到煤化工转化,一大批煤产业链上的企业向着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工厂”进军,长治市的煤炭正发生着绿色蝶变。(任家兵)

(摄影:李红卫 杨鹏)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