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走在前”的样子 干出“挑大梁”的担当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长治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高科华杰智能化生产线

中兵长智电脑装配作业

中德集团中德家系统门窗全自动化生产车间

壶关现代化产业园提速建设

编者按

产业转型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长治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抉。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结构优、质量高、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传统产业如何“换骨”转型,新兴产业怎样“脱胎”新生?目标愿景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看长治市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在会议精神引领下,如何以“开年即奔跑、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之姿,扛牢使命担当、奋发实干作为,为2025崭新开局。

招商引资——

力争全年项目签约额1700亿元!多元招商制胜新赛道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招商已不再是一项单一任务,而是一场需要全方位、多维度布局的“战役”。“如何在招商新赛道中胜出?”“改进招商办法,规范招商政策,提升招商质量,今年怎么干?”……

1月6日,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后的首个工作日,市政府招商中心会议室里,一场思维碰撞的“头脑风暴”热烈开场。参会人员围坐在一起,目光坚定,讨论热烈,句句紧扣目标,字字关乎发展,开年即冲刺的决心与干劲展露无遗。

今年长治市明确提出——力争全年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额突破1600亿元、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80%以上!

任务就是命令,执行就是担当。作为全市招商引资主责主业部门,市政府招商中心秉持“能快则快、能好则好、能冲则冲”理念,自我加压,将全年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额指标拟定为1700亿元。

拟增100亿元!这不是简单的数字上调,而是全市招商人对城市发展的坚定承诺,意味着新一年必须对招商实战能力进行深度挖掘。

“市委书记丁小强在讲话中不仅把抓招商列为今年推动经济工作的‘七个抓手’之一,还结合长治市产业实际,提出系统的‘招商方法论’,我们深感重任重大,同时思路大开。立足长治、招大引强,我们的可为空间巨大!”市政府招商中心主任郭力毅表示,将紧跟市委部署,迅速转变思路,积极探索2025年“多元化”招商新路径。

利用红谷集群、广州基石等专业招商机构,实施委托专业化招商;瞄准十大产业链,进行补链、强链、延链的产业链招商;为落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利用落地企业口碑,开展以商招商……

新的一年,要想打赢招商引资攻坚战,实现项目招引“加速度”,除了用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传统方式方法,还要善于创新,勇于出圈。

“乡情招商”“基金招商”“重资产招商”“绿电招商”,一系列创新举措已在长治市招商系统的精心布局下,蓄势待发——

通过实施“凤还巢”计划,开展潞商潞才乡情招商。“以投促引”,与市级基金和县区级基金紧密协同,强化基金招商。通过建设工业厂房、公共服务平台等重资产,吸引企业轻资产入驻,进行重资产招商。绿电招商则是利用长治市绿色电力资源吸引和促进投资项目的新模式。郭力毅解释,目前,长治市绿色能源体系悄然成势。下一步,长治市将加快对接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尽早接入绿证交易,同时全面优化能源结构,满足对绿色能源有需求的企业项目落地。

除了创新招商模式,还必须有专场招商推介活动支撑。市政府招商中心提供的一份全年招商活动安排表格外醒目:1月中旬,举办“长治市LED光电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1月底,抓住春节契机,举办长治市“叙乡情、促发展”茶话会;2月,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大会,总结过去、部署未来;3月,举办全市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全方位推介长治市产业资源优势和拟计划招商项目;4月,在京举办重点发展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5月,借天津投洽会契机,举办医药健康产业推介会……这份密集的活动计划,每一项都是开年即起跑的生动注脚。

机遇错失不得,事业耽误不得,责任懈怠不得。长治市招商系统以果敢诠释“行动是最好的表态”,用高效彰显“落实是最有力的担当”。在充满希望的2025新赛道上,招商人正全速奔跑,续写更多精彩故事。(王轶)

科技创新——

开展百项科研攻关!技术创新驱动项目提质

一枚枚芯片在生产线上穿梭,高精度机械臂灵活舞动,按照预设程序高效完成装配任务……1月7日,中兵长智的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正加力运转。随着企业新的智能制造生产线顺利运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每天生产近2000台国产化计算机。

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在中兵长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向。目前,公司可年常规性生产近30万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卡。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中兵长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有全感慨:“未来,我们将在信息化、智能化、自主化方面持续发力,持续引领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为加快长治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的一年,生产车间里推陈出新不断。

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一片静谧中,企业新一代产品——新型单芯大功率UVC LED灯珠实现量产,源源不断走下产线。

深紫外芯片亮度提升了15%—20%,芯片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最大光功率可达200MW以上……产品的持续优化、改进,其中的科研心血,企业产品研发部总监孟楠有着切身体会。

“科技研发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协同攻关,更需沃土滋养。”孟楠说,“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部署,让我们倍感振奋。目前,我们正着力推动新型单芯大功率UVC LED灯珠应用产品实现量产上市,但我们在科研上要走的路还很远。作为紫外LED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将继续坚持国货自强、掌握核心科技、技术自主可控的路径,在重点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尽可能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不断壮大整个紫外行业。”

车间里的变化,得益于科技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源自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1月8日,“晋创谷·长治”在长治市高新区正式挂牌运行。以此为起点,未来,这里将成为长治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的科技新城。

开展百项科技研发项目攻关,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里程碑”等制度……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工作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晋创谷·长治”的挂牌成立,为长治市今年科技创新工作开了好头。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和“科技副总”制度,引进一批高端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为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市科技局局长王海宏信心满满。

从企业的生产一线,到政府部门的规划布局,长治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焕新,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显现。(郝茜)

数字经济——

储备总投资117亿元数字转型项目41个!数智赋能产业“蝶变”

“与之前相比,智能工厂有哪些突出优势?”

“通过多系统集成,实现了数据智能联动、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每一个生产环节和每一项状态指标,都可通过控制终端准确定位、智能调度。”

“智能工厂运行以来,单位能耗如何?安全预警率是否理想?运营成本有没有降低?”

“企业单位能耗降低3.15%、安全生产预警率100%,节约运营成本约7800万元。”

日前,市数据局调研组深入霍家工业智能工厂调研,现场与工作人员一问一答间,一项项喜人数据令人振奋。这是长治市围绕数实融合、数智赋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形成发展新动能,在企业落地的有力见证。

长治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3大类,核心产业企业146家,2024年预计营收超150亿元。全市已建成数据中心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建成并开通5G基站9525个,智算产业园预计年内可提供算力服务。在市数据局的筹划推动下,全市储备数字转型项目41个、总投资117亿元,形成了带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盘。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数字赋能加速推进行动,2025年,我们将统筹推进智算产业园、350P算力中心等41个项目,聚焦数智强晋示范工程17个项目,全力做好服务调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市数据局局长张登科介绍,目前,5G+云计算装配式钢结构智能制造建设项目、山西正来制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生产数字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项目、长治市城市数字底座建设项目、中兵长智算力服务器智能制造产线等10个项目进展顺利;长治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升级项目、长治市城市数字底座建设项目、长治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项目、上党经开区云上数智公共服务平台、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等已完成备案。聚焦行业主体、强化设施支撑,以项目统筹推进带动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据介绍,今年,市数据局还将牵头制定全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全面理清长治市数据工作脉络,以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建立数字经济工作专班、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和重点企业库,着力推进长治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企业首席数据官试点等工作,加快提升企业采数、治数、用数、管数能力,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丁宇红)

项目攻坚——

“冬季行动”变“奋进之冬”!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

“要用好经济工作主抓手,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法。

1月4日一大早,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第二天,市发改委项目推进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来到壶关县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施工现场,实地查看项目进展,协调解决推进问题,为企业讲解关于重大项目建设年、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发展等方面工作举措。

“咚咚咚——”在壶关县电子信息产业园施工现场,打桩机等机械设备正在进行打桩作业,一派机器轰鸣、抓紧建设的繁忙景象。该项目占地约109亩,涉及智能终端消费类产品项目、显示屏模组生产制造、触控贴合绑定生产制造、智能终端产品锂电池生产线等领域,建成后可提高该县电子信息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效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据了解,该项目于2024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一期项目今年6月完工。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好的举措不仅需要谋划得好,更需要执行落实到位。

深入省市两级重大项目现场、开展现场调研服务工作、协调解决项目问题,是市发改委近期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的重要工作安排之一。

抢抓“两政策机遇,聚焦产业转型、能源革命、城乡建设、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精心筛选、包装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优质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盘子。

实行领导包联、专班推进,建立重大项目库,同步制定管理办法和支持政策,坚持项目“周调度”机制,加密调度频次,对重大项目实行专班专人跟踪服务,每季度开展项目拉练观摩,对项目进行全周期、全过程调度监测和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投资按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

强化要素支撑,建立“四库”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按照“四全工作法”,用好项目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达产达效库管理模式,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产。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冬季行动”,一项目一清单、一项目一表、一项目一专班,集中解决一批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瓶颈问题,确保 3月底前计划实施项目前期手续办结率达到 60%以上、续建项目复工率达到 90%以上、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 40%以上,实现经济“开门红”。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干字当头、扛牢责任,充分发挥好市重点项目总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创新谋划补强产业链条、提升城市能级、服务社会民生的高质量项目,全面做优、做大项目盘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桂滨)

(摄影:张国平 司敏 田雨)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