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各市“两会”——长治篇】

浊漳八百里 奔流入画来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长治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从发鸠山南源而来的浊漳河流淌蜿蜒,在潞州区下秦村段河畔,清澈的水面与堤岸、树木共同勾勒出静谧底色,野鸭三五成群,岸边觅食、水中嬉戏,俨然一幅江南才有的春江晚景。潞州区水利局局长王志明告诉记者,“能有如今水清岸美的好景致,这都得益于浊漳南源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的实施。”

潞州区境内的浊漳河,一度面临河道淤积、水质变差、功能下降等局面。去年以来,这里先后对3.05千米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2.35千米堤防及护岸进行整治,9.63万立方米的河滩进行了生态绿化。现在,该段河道行洪能力、防洪标准得到显著提高,水质同步改善,河道生态、景观功能都有了明显提升。

数十公里外,浊漳河南西两源汇流的甘村,早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的繁衍生息地。襄垣县把三漳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名片”,以一处处景观通道、生态廊道、城市游园、生态庄园又串联起一幅生态画卷。

浊漳河是长治市最大的河流,涉及当地11个县区,境内流域面积10035平方千米,占全市流域总面积的71.9%。去年以来,长治市以“全力打造八百里浊漳河秀美风光”为总目标,结合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统筹流域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和水经济等六要素,全面铺开浊漳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一年来,围绕治水兴水大文章,长治市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施策,锚定“八百里浊漳·美丽的画廊”的目标,在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水文化弘扬、水经济发展上下大功夫,不仅保护和改善了水环境水生态,而且将流域自然景观、古建瑰宝、红色文化等资源串珠成链,真正把水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李家鸣)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