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美丽长治“底色”
——长治市政协委员热议绿色发展
让绿色成为美丽长治“底色”
——长治市政协委员热议绿色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 唐建莉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刘保利
市政协委员、山西日盛达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泽波
市政协委员、山西微态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窦芳
着力强化生态保护,全面建设美丽长治。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塑造生态美好的壮丽形象,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丽长治的热切期盼。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强化生态保护,全面建设美丽长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系列有力举措“绿意”甚浓,让委员们备受鼓舞、倍添信心。
委员们表示,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节能降碳,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长治。
守一方清泓,护一域生态。河底清淤、河道清障、岸线绿化,全面实施八百里浊漳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去年以来,长治市全力做好水文章、扮靓水生态,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唐建莉认为,“节水护水,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树立全民节水意识,助推实现可持续之‘河’,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加强节水宣传,通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增强广大市民节水意识;聚焦长治久安目标,努力建成壮美安澜之‘河’,构建‘党建+河湖长制’示范引领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河长制工作深度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健康生态之‘河’,大力推进浊漳河流域全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长治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探索推进林业碳汇等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干果特色经济林产业,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产品。”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刘保利认为,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动太行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工程,优化森林生态系统,为美丽长治建设厚植生态底色。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普遍共识。
市政协委员、山西日盛达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泽波说:“绿色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发展、快速兴起的朝阳产业。我们要抢抓机遇、借势发力,加快推进信息化智慧工厂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应顺势而为,积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近年来,国内会展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市政协委员、山西微态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窦芳介绍:“会展业是当前最重要的新兴服务产业之一。实现会展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将有利于带动整个现代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她建议,一方面企业可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等技术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另一方面可通过对会展场馆和设施节能改造,提升环保和绿色效益。同时,可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智能化改造,加速推动传统展会绿色化、智慧化转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委员们表示,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没有终点。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围绕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开展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助力长治描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徐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