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而动 向“质”而行
——从两会热议看如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从“新”而动 向“质”而行
——从两会热议看如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方晋斌代表
史静莉代表
赵保明代表
长治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成为长治市未来重要战略方向。新质生产力如何上“新”、新质生产力之“新”如何因地制宜落地长治?在代表的深入讨论、建言献策中,我们看到长治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集群发展 产业育“新”
全市10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1618亿元,带动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33.4%;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企业达31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198亿元……3月26日,市人大代表、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方晋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细数长治市工业经济提质发展中的新生力量。成绩单中来之不易的“新”令他振奋:“透过数据可以看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已成为长治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新质生产力就是优质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成为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方晋斌认为,对于长治市而言,继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方向是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主阵地。方晋斌具体阐释:“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是盲目上‘新’,而是结合本地优势,既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又要在推动集群发展上发力,放大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
去年以来,长治市先后出台《长治市激励LED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长治市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等专项行动方案。眼下,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措施办法正加紧制定。方晋斌建议:“要细分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图谱,‘一对一’制定专项方案和扶持政策。聚焦政府报告里指出的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通航产业等产业领域,从企业技术创新、智改数转、传统产业焕新、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力支持,实现产业链培育一条、壮大一条,通过推动产业‘链’动成群,增强产业支撑力,集聚释放新质生产力。”
加“数”蓄能 转型促“新”
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长治市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市人大代表、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经济师史静莉十分赞同。特别是聚焦“数字化转型”,提出了真知灼见。
“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跃迁,其核心就是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引领生产力,智能化增添发展动能。”史静莉用两个例子阐释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所在。在长治经开区,高科华烨集团围绕供应链管理、生产管控、资产管控几大问题,推动数据中心建设、智能化技术应用、设备智能管控平台建设,全流程智能控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日盛达超薄高透光伏玻璃生产中“机器人”上线开展作业,实现全程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仅2023年后半年就与2022年全年的产值持平。
“数字加持,让企业提质增效,赋能产业发展 ,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史静莉认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要加快数字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深度应用,夯实数字经济基底。“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产业链’‘生态圈’上加‘数’发力。”史静莉一一解读——
在“链”上,大力支持、鼓励链主打造高质量数字平台、产品和服务,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圈”上,拉动供需对接,培育集聚专业数字服务商,打造产业协作生态圈,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以“数变”引“质变”,数字化转型下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赋能未来发展新引擎。
厚植沃土 协同创“新”
“‘七大要素’联动协同,既切合实际又着眼于未来。”
市人大代表、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保明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动‘政、产、学、研、金、介、用’七大要素提档升级”的表述中,看到了长治市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的新航向。
在赵保明看来,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是企业提质升级和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
赵保明的经验来源于易通环能转型发展的实践。从全国首台“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成功下线,到研发“LCO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再到如今航空灭火弹系列产品的研发成功……近年来,易通环能先后与天津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依托产、学、研合作机制,建成院士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工作站,推动一批批科技创新成功落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赵保明说,产学研融合创新得以实现,离不开政府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源支持、平台支持和宏观政策引导。要结合地方产业需求,以政府为主导,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促进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沟通,实现信息、技术、人才等共享,促进更多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多方联动,聚势谋远,新质生产力在优质产业生态中孕育,在我们的创新实践中壮大。”赵保明说。(贾奕 张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