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打造革命老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样板市
长治:打造革命老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样板市
精细化管护
打造中药材交易平台
中药材现代化生产线
中药材深度加工
标准化制药
规模化种植
中医药产业领跑企业
中医药文化根脉薪火相传,医疗服务体系健全,科研能力稳步提升,产业发展亮点纷呈……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按照“建高地、强基层、提能力”的目标,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整体工作呈现出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提质扩容的强劲发展势头,焕发出新的生机。
笃行实干岐黄志,踔厉奋发续远行。站在新起点,长治抢抓山西省唯一入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新机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驱动能力,努力打造革命老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样板市。
发展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 中医药发展工作高位推动
长治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中医药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中医药强市工作,成立了长治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工作专班,召开了建设中医药强市大会,建立了推进建设中医药强市工作机制和投入机制,将建设中医药强市工作纳入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市委、市政府督查重点工作内容。市卫健、发改、财政、工信、科技、农业农村、医保、教育等部门合力推进,出台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揽子”优惠举措,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高规格、深层次、多维度推进。
坚持强基固本 中医药服务体系积厚成势
两所市级中医医院均达到三级甲等标准,11所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有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基层中医馆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脑病科、肛肠科被评定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糖尿病科、心病科、肾病科、脾胃病科等23个科室被评定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已基本形成以市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县区中医医院为骨干、综合医院为协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增强,服务效能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增强人才储备 中医药发展后劲蓬勃有力
建立了张伯礼、石学敏两个院士工作站,李佃贵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阎小萍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赵永强、王佐明等13个省级中医传承工作室,王彤、马瑞军等39个博士工作站和1个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培养基地。全市共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医药领域专家1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2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6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2名、山西省名中医13名、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6名、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4名、市县级名老中医116名。
注重技术创新 中医药科研能力强质跃升
两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均入选基于中医特色优势与科技影响力评价全国百强中医医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省级科研项目35项,牵头的“针刺风府哑门为主穴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振东集团拥有晋产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加工和药食同源功能食品两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0种中药材标准制订,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入国家项目行列。
聚焦道地特色 中医药产业发展领跑全省
长治是党参的道地产区,种植面积3.57万亩,2022年干党参产量达4600吨;拥有党参、连翘等600多种野生中药材,连翘产量占全国的近40%,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平顺县是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平顺中药材专业镇是全省十大专业镇中唯一的中医药专业镇。振东集团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被批准设立了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长治市中药材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受到国务院督查组肯定。
蓄力文化传承 中医药振兴氛围日渐浓厚
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组建了名老中医宣讲团,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中医中药中国行长治行动和膏方节、冬病夏治科普宣传系列活动,打造了潞州区紫坊巷“中医药文化街”,聘任了18位中医类别医师担任中小学的卫生健康副校长,建立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基地,营造了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落实好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上党”品牌,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