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艺术时代价值 勇探文旅融合新路

——访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李惠东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长治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李惠东接受采访。张海 摄

“作品运用雕塑的团块状形式语言和朴实的写实手法,吸纳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尽可能展示各民族的文化属性,以及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喜悦、自信与自豪。”9月22日,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李惠东向记者讲述了《鼓舞——民族大团结》雕塑作品的创作背景。

2009年,李惠东参与创作的大型雕塑作品《鼓舞——民族大团结》,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作为中国高校雕塑艺术的专家学者,李惠东多次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开展主旋律主题创作和传统文化再认识、再创造个人作品系列创作。潜心创作的同时,他在雕塑教学上也不遗余力,通过带领学生多次走访文物古迹和参观红色基地,开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多门专业课程,努力让学生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李惠东感慨道:“雕塑创作与教学相辅相成。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既要在教学中厚植理论基础,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学习和提炼艺术家的思想、理念,将其运用到创作当中,开创出新的模式和新的技能。”

谈及新时代的雕塑创作如何利用好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李惠东认为,当代雕塑创作应该站在时代的背景下展现历史、反映现实,潜心创作出具有浓厚人文关怀与时代特征的雕塑精品。尤其是此次活动设在武乡,在红色文化中找到出发点,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塑造方面的灵感,运用新的主题形式,推进艺术创作的步伐,这就是把文化进行再创新、再创造的发展过程。正是此次全国雕塑作品邀请展,为艺术家们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抓取红色文化元素提供了有力平台。

“参赛选手的作品,其创作语言主要围绕红色文化和太行精神,通过参观,加深了对武乡历史文化的认识。”李惠东说,新时代要坚持创新式传承,加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进行文化挖掘,通过重新解读,创造出适应当代大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雕塑艺术是文化的凝结、是历史的沉淀。“长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建文物丰富且久远,要紧抓地区核心特色,梳理其文化背景和内涵,重新解读,加强传承保护活化利用,让千年古建‘开口说话’。”李惠东多次到长治参观学习,对长治市丰富的彩塑资源大加赞美。

“希望长治能进一步通过雕塑艺术表现形式,挖掘和展示神话故事的精神内涵,深度发掘古建筑中的建筑艺术和人文精神,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走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李惠东表示,通过几天的调研采风,集中且细致地了解了武乡红色文化,将把其内涵融入雕塑创作和教学当中,弘扬太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梁家秀)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