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统民俗 传承优秀文化
——端午节期间长治市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感受传统民俗 传承优秀文化
——端午节期间长治市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6月19日,潞州区上南街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展“国风古韵 情系端午”主题游园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踏艾叶、画额面、包粽子、投壶、赛龙舟等活动,让幼儿知节懂礼,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梁栋 摄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包粽子、赛龙舟、系彩线、挂艾叶等端午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记忆和历史。连日来,长治市各县区、机关单位、学校、街道、社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特色活动,让居民群众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巧手匠心迎端午 传统文化代代传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悄然而至,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房前屋后,粽子飘香。6月21日,一场由武乡县石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型庄村举办的以“‘粽’情端午 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包粽子大赛火热举行。村民们用一双双巧手熟练地把粽子叶卷成锥形,塞满米、放上红枣,压实、封口、系好绳,一个个粽叶清香、饱满香甜的粽子摆在面前。
包粽子大赛是型庄村举办的“和美乡村,型庄有形”主题系列庆祝活动之一。除此之外,型庄村晚、乡村振兴图片展、“百花齐放”花卉展销、名优产品及特色小吃展销会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型庄村的魅力,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左右、左右……”龙头队员发出口令,后面队员紧随其后,整齐的步伐,使得脚下的龙舟飞速地向前移动,其他队的龙舟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加油、加油,终点就在眼前了……”观众的加油声和欢呼声一波接一波。
在黎城县西仵镇,一场场旱地龙舟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该镇端午节文化活动之一,旨在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资源,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文化惠民活动向纵深推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问候祝福送关怀 走访慰问暖人心
“大娘,您现在身体怎么样?过端午了,今天我们来陪您一起过节……”日前,长子县碾张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村支书、网格员到西里村敬老院开展了以“悠悠粽叶香 浓浓端午情”为题的主题活动,与老人们一起包粽子、拉家常、迎端午,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走访中,志愿者还和困难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详细了解他们近期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注意身体健康,对于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能解决的当场帮助解决,需要协调解决的,后续做好沟通跟进。
免费义诊、趣味活动、送端午福利、打扫卫生……各县文明实践站(所)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端午活动,引导人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在全市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
声声问候显真情,句句祝福暖人心。此次慰问活动,不仅拉近了社区(村委)与困难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体验传统民俗 筑牢文化自信
“哟吼……哟吼……”6月23日上午,在风光秀美的西湖水面上,沁县第十五届民俗文化节暨龙舟公开赛如期举行。一场场拼搏激烈的龙舟赛事给万余名市民和游客献上一场精彩的水上盛宴。
“过端午,到沁县”,沁县今年推出“同舟奋楫”“乐赏民俗”“歌满水城”“乡约端午”四大篇章20项精彩活动,精心设计了龙舟公开赛、名品展销、沁州书会等16项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将端午民俗文化节办成“百姓的舞台”和“文化的盛会”,全方位展示端午民俗文化和水城独特魅力。
端午节期间,各县区紧密围绕传统节日特色,积极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活动,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辖区居民群众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明。
端午节前夕,潞城区卢医社区邀请民俗协会会长宋怀支向社区居民们讲解了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民俗文化,特别是潞城本地特有的习俗和历史渊源等,使居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潞州区参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与居民一起了解五彩绳在端午文化中的历史、发展。彩布缝合、细线打结、填充后以抽绳弦扣成索……在一针一线的缝合中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片片粽叶香,浓浓端午情。长治市将进一步发挥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在参与中传承民俗文化、厚植爱国情怀,营造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王晶晶)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