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旺了 村庄美了 腰包鼓了
产业旺了 村庄美了 腰包鼓了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综合产能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今年以来,长治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奋力书写亮丽答卷,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在古城大地恢宏铺展。
设施蔬菜发展壮大
时下,在长子县岚水乡王家圪倒村阡陌农业产业园区,蔬菜大棚里的西葫芦正值采摘季,青椒等蔬菜长势正好,园区迎来了新一轮丰收,微风中满是果蔬的香气。5公里外,阡陌农业产业园区的果蔬交易中心车水马龙,分拣、称重、装车……来自岚水乡和附近乡镇的几十名村民分工有序,熟练地操作着。据了解,这个果蔬交易中心每年交易量达1.2亿吨。随着一车车果蔬销往全国各地,在此工作的村民和种植户的收益稳中有增。
而此时,长子县丹朱镇大李村的种植户们也正高兴地算着账:“4月种的大青椒,6月采摘,一亩地营收1万多元;7月开始种西葫芦,采摘一直能持续到下霜上冻,一亩地怎么也能营收1万多元……”
曾经,种植规模不大、蔬菜品质不高、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一度制约着大李村种植业发展。为摆脱困境,2015年起,该村通过流转土地、兴修水利设施等措施,成立蔬菜种植公司、大棚蔬菜种植园区等,向集约型生态农业转变。如今,大李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时令蔬菜远销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千亩蔬菜园稳稳托起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乡村幸福梦”。
阡陌农业产业园区、大李村大棚蔬菜种植园区是长子县依托“绿色+特色”牵引农业提质升级的一个缩影,也是长治市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取景框。
近年来,长治市聚焦农业“特”“优”战略,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推动蔬菜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优质高效、产销协调的产业格局,努力破解蔬菜产业整体规模偏小、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低、季节性单品供应短缺等难题,着力完善蔬菜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进特色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力争2021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48万亩,总产量达到135万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生态宜居环境改善
“我们每天的生活垃圾有专车专运,路面无脏水,水从地下走,乡村美丽、家户干净,山上山下绿树成荫,生活在我们村,幸福得很!”壶关县龙泉镇秦庄村村民逢人就夸自己的家园美如画。
近年来,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引领下,秦庄村发生了有史以来的巨大变化:依托东山旅游园、本村药王山公园药王庙、东岳庙、观音殿等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不少驴友、徒步爱好者和自驾游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村卫生所、医疗室具备服务条件,村文化活动中心崭新明亮,新建的村幼儿园,学生学费全免……便捷的生活条件和美丽的生活环境,让秦庄村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攀升。
“秦庄村的规划很不错,交通便捷,功能齐全,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来自上党区的游客冯建孝说。
同样张嘴就夸环境好的还有武乡县大有乡的乡亲们。“危旧房屋被拆除了,不管眼前还是心里,都敞亮多了!”“新建小景观随处可见,回村探亲的人羡慕得不得了……”
全市“六乱”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大有乡以“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文明有序”为目标,全面整治乡村环境卫生,以乡风文明助推环境整治,以环境整治提升自治水平,走出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互融互促新路子,入眼风景五彩缤纷。
“现在我们村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觉动手,无论检查与否,都会自觉打扫卫生,街道干净整洁,因为大家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大有乡,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丽的同时,村民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硬化道路,危房改造,农村“厕所革命”……一项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扎实举措,让乡村“面子”更靓、“里子”更实,一批物质与精神全面发展的新农村正在为群众打开天蓝水清、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幸福之门”。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不同规格的按照要求进行分装,已经装好筐的赶紧上车……”
“再检查一下包装,保证桃子新鲜。”
连日来,上党区韩店街道柳林村柳苑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桃林热热闹闹迎来了桃子的“高光时刻”,几辆大型运输车在路边排队等候装车。
雨后初晴,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湿润,晶莹的水滴让白里透红的油桃显得更加艳丽。走进桃林,清爽的桃香扑鼻而来。农户们穿梭在桃林间,采摘着成熟的桃子,个个喜笑颜开。
桃子红了,大伙儿的日子更“红”了。
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散地,种的是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勇于谋变的柳林村支村两委通过实施区委农业调产政策,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对全村1500余亩土地进行流转,并种植了桃、李子、葡萄等,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片,让村民承包经营,鼓励村民积极学习新技术,边探索边创新,不断“试水”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更多“不辛苦”的钱。
据介绍,柳林村将依托集特色产业、休闲产业、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采摘和乡村生态旅游,以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扩大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城里人前来观赏、品尝、体验、休闲、度假,以此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长治市结合各县区地域资源优势,以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目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把特色产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富民产业,推动产业生产规模化,真正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如今的长治大地,处处是乡村振兴的奋斗图景。(温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