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东白兔村:大田不断茬 土地再“生金”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长治市潞城区店上镇东白兔村坚持以特色种植为抓手,通过模式创新激活土地潜力,以资源整合释放发展动能,成功将村集体300余亩土地打造成高产高效的“聚宝盆”。田垄之间,不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更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

一场秋雨过后,东白兔村的田野焕然一新、绿意盎然。挺拔的大葱展露蓬勃生机、饱满的玉米压弯枝头、鲜嫩的胡萝卜缨随风轻摆……村民们正忙碌地进行田间管护,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为今年的丰产丰收按下“加速键”。

这样的忙碌,源于土地的“连轴转”。2022年,东白兔村村委从村民手中流转300余亩土地,打破单一的大葱种植模式,探索出“中药材+蔬菜+粮食”的多元轮作新路。“从一年一季到一年两季、两年三季,我们轮番作业,人闲地不闲,农忙时能解决30到50个闲散劳动力,他们每年工资大概都在1万多元。”东白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强说道。

科学规划让土地潜力充分释放:占比35%的土豆,凭借耐旱、早熟特性抢占市场先机;各占比25%的白菜、大葱,精准对接秋冬消费需求;占比15%的胡萝卜,错峰上市保障收益稳定。更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一地双收”。以今年的土豆为例,3月20日种植,7月24日便开始采收,一周内全部收完,亩产约7000斤,收入达13万元左右。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收益,2023年,东白兔村投资30余万元升级灌溉系统,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以前咱们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灌溉设施,极端天气也不怕了。”郭强的话里满是底气。这一转变成效显著,节水灌溉区玉米亩产达1500斤,较传统种植增产50%;柴胡、胡萝卜等高附加值作物带动土地年产值提升40%,农业转型升级焕发出蓬勃活力。

“在这儿既能学技术,又能挣钱,还能领福利,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张春娥的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季季有活干、月月有钱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村民们共享着发展的甜蜜果实。

田畴铺锦绣,沃野写新篇。如今的东白兔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孕育希望的田野,每一位村民都共享发展的甜蜜果实,为更多乡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李晨茜 马睿哲)

(责编:张文卫、林晓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