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灌溉+飞防 农田“解渴”有妙招
——襄垣县运用现代技术抗旱保秋粮
智能灌溉+飞防 农田“解渴”有妙招
——襄垣县运用现代技术抗旱保秋粮
技术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多促”作业。
无人机操作员为无人机加注复配农药。
工作人员实地察看滴灌系统运行情况。
技术人员指导农业托管公司工作人员滴灌滤网保养。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水泵房察看提水设施运行情况。
山西周犁精耕农业托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挑选滴灌设备。
手机上就能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
入秋以来,襄垣县广袤的田野里,大部分玉米处于灌浆期,是籽粒形成和增重的关键时期。然而,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给秋粮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连日来,襄垣县农业农村局联动农业托管公司积极行动,借助现代化灌溉设施和科学管理手段,打响了一场抗旱保秋攻坚战。
在山西周犁精耕农业托管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的应用让人眼前一亮,负责人赵俊兵熟练地打开手机APP,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在APP上,可以精准控制阀门开度和灌溉时长,随时随地开启关闭,实现分区精准灌溉。”
智能灌溉让传统“守田浇水、肩挑手提”的耕作模式逐渐成为历史,不仅将人工成本压缩至“一人操作”,还能精准控制水肥用量,使灌溉均匀度显著提升。
在侯堡镇东周村的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精准操控下有条不紊地开展飞防作业。装药、起飞、喷洒……伴随着“嗡嗡”轰鸣声,一架满载着高效药剂的无人机腾空而起,为玉米披上“科技防护衣”。
“通过植保无人机‘一喷多促’作业,能够增强玉米防虫、防害、抗旱能力,确保玉米籽粒形成和增重顺利进行,机器效率高,是传统人工的数十倍,一次能作业30-60亩。”技术员陈杰说。
在王桥镇东山底村茂盛的玉米地里,密布田间的滴灌管道如同“毛细血管”,将宝贵的水分和养分直接、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
“这套系统可帮了大忙。”负责人韩勇指着地里的设备感慨,“10天就能完成一轮高效灌溉,能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特点,实现‘按需供给’,有效避免浪费,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智能技术的顺利落地,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精准服务,面对旱情,县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5个抗旱指导服务队分赴各镇开展服务。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用水、合理施肥,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截至目前,各镇灌溉面积达5万余亩,“一喷多促”作业10万余亩,为48个种植专业合作社、5790户农户提供“一对一”技术服务。
“我们采取‘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策略,确保每一块土地都能浇上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密切关注天气及旱情动态,动态优化抗旱策略,强化精准指导与服务保障,坚决筑牢秋粮‘生命线’,确保粮食稳产保收。”
从指尖操控的精准灌溉到翱翔田间的科技飞防,从深入一线的农技指导到科学统筹的抗旱策略,科技赋能的“智慧夏管”正汇聚成强大力量,有效抵御旱情的侵袭,在广袤田野上绘就秋粮丰收的希望图景。(王昕 张家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