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特色”向“支柱产业”跨越
——沁源县依托京长对口合作科研资源助力潞党参产业提质增效
从“地方特色”向“支柱产业”跨越
——沁源县依托京长对口合作科研资源助力潞党参产业提质增效
沁源县沁河镇闫寨村南,一座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潞党参工厂化育苗基地内,千年药香与现代农业科技撞了个满怀,在太岳山的怀抱里激起创新涟漪。
日前,走进育苗基地内,水肥一体化及智能灌溉仪器匀速运转,银白色的喷头划过整齐排列的育苗盘,精准润泽着每一棵潞党参苗。前不久,首批采自当地赤石桥、庄儿上、鱼儿泉、五龙川一带的潞党参种子,带着山野的灵气播撒入穴。在智能温控、精准灌溉的呵护下破土而出,如今已长到了十几厘米。基地负责人姚超介绍,这些小苗这个月底就能移栽到潞党参大田繁育基地,开启新的生长周期。
沁源,这座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天然药库”,孕育着500余种中药材。其中,潞党参作为“北药”之首,更是声名远扬。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土壤肥沃且富含多种矿物质,昼夜温差适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潞党参生长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天然条件,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优良品质,也让潞党参种植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金钥匙”。然而,如何在保留野生中药材品质优势的基础上,释放更大的人工种植经济效益?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成为关键。
得益于京长对口合作的强劲东风,去年年底,长治市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种质资源圃库及组培中心在沁河镇闫寨村顺利建成投用。该中心紧邻潞党参工厂化育苗基地,450平方米的组培中心内,38套先进设施设备已安装到位。从接种、灭菌到培养、驯化,每一套设备都各司其职,承载着潞党参品种改良与培育的重要使命。
240平方米的潞党参种子库,宛如一座精密的“种质银行”。这里严格按照活体库技术标准打造,长期库、中期库、短期库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双十五干燥室、接纳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珍贵的野生潞党参种子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安静“沉睡”,它们携带着潞党参产业发展的“基因密码”,为培育更优质的品种提供了无限可能。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全力投入到潞党参品质研究中。副研究员董林林,助理研究员尉广飞、张国壮,以及张照宇等6名研究生,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反复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他们深入分析长治党参的多糖及其降解寡糖、单糖组成及结构特征及小分子化合物特征,致力于建立一套展现长治(沁源)党参与白条党参等其他同基源党参品质差异的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聚焦中药产业需求,开展中药材优质抗逆分子机制研究、药用植物育种研究、微生物组研究及组织培养相关工作。他们还长期深耕优质中药材品种选育、微生物菌肥开发等技术集成和示范领域,为中药材品质升级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撑,我们种植潞党参更有信心。”基地负责人姚超表示。为积极推进潞党参规模化种植,他在沁河镇南石等村还流转了1500余亩土地,用作潞党参大田繁育基地。
下一步,沁源县还将建设党参切片加工厂和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逐步完善“党参种植规模化、产业链条一体化、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努力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协同发展,助力潞党参从“地方特色”向“支柱产业”跨越发展,让这株承载着希望的潞党参,在科技与合作的滋养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产业之花。(贾志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