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持续深化与北京顺义对口合作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近日,沁源县举行京长对口合作儿童钙、体育用品发放仪式。仪式上,北京成英基金会、迪巧品牌为沁源县18所小学捐赠儿童钙片及篮球、足球、跳绳等体育用品,对改善沁源县青少年营养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这是京长对口合作的又一项落地成果,更是沁源县和顺义区两地深化合作的起点。

今年以来,在顺义区的牵线搭桥下,沁源县与北京成英基金会建立联系,凭借公益领域的专业优势,经过多次沟通对接,最终促成了迪巧品牌与沁源县的公益合作。

京长对口合作,犹如在相隔数百公里的两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心手相牵,共谋发展。自京长对口合作战略实施以来,沁源县与北京市顺义区紧密携手,在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地发展注入新活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高位推动,构建全方位合作机制。

沁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口合作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重要机遇。依据《北京市与长治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 - 2026年)》,结合沁源实际,制定详细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并围绕人才交流、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卫生、生态产品交流等九大方面,与顺义区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分管副县长多次召开全县对口合作工作推进会,梳理年度合作清单,系统谋划后续合作项目。

同时,沁源县直单位与顺义区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农业局、教育局等多部门分别与顺义区对口单位开展面对面及线上交流,畅通信息渠道,加深对接联系,为全面合作筑牢根基。

频繁互访,深化交流增进合作共识。

2024年,沁源县与顺义区交流互访不断。

7月16日,沁源县代表团赴顺义区开展对口合作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双方围绕深化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对接,为后续合作奠定良好开端。

12月13日,北京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带队来沁考察,再次就深化多领域合作展开探讨。

此外,沁源经开区、组织部等多个单位领导带队前往顺义区,就产业对接、平台建设、人才交流培训等内容进一步对接,在已有的合作成果基础上,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让双方合作的共识更加牢固。

精准发力,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

成功申报长治市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资源圃库及组培中心建设项目、通用航空低空产业建设及示范运用项目2个项目,争取到京长对口合作专项资金,目前两个项目均有序推进中。2025年,申报通用航空低空产业建设项目,为沁源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注入强大动力。

多元合作,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人才交流蓬勃开展。

在人才培养与交流方面,双方合作紧密。县委组织部在北京顺义区举办沁源县2024年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组织50名优秀人才学习培训,拓宽人才视野。县教育局选派14名教师到顺义区学校跟岗学习,选派1名教师赴北京中国科学院培训;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中心分别选派医护人员到顺义区相关医院学习培训;县委党校组织学员赴顺义区委党校开展延伸学习。通过全方位的人才交流,提升沁源县各行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产业合作多点突破。

农业方面,与北京神农天地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对接,在草莓种植等技术上获得支持,并组织企业参加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农产品市集展、中国农民丰收节顺义专场活动,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举办山西省首届草莓产业技术交流会,加强农业技术交流。

新能源产业上,持续推动中电建沁源100MW光伏项目和京能沁源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各项手续稳步推进。产业园区合作中,沁源开发区与北京高丽营金马工业开发中心签订共建园区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

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启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华北豹种群及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调查》合作项目,并与北京林业大学、延庆区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

文旅方面,双方单位对接,沁源借鉴顺义区文旅经验,提升自身文旅宣传、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水平。

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政务服务上,与顺义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现顺义区85个事项和沁源县76个事项梳理和对接,方便群众办事。医保方面,全面推行“线上 + 线下”异地就医备案服务,实现顺义区医保在沁源县“一站式”报销,今年已实现48人次直接报销,共计1.38万元。

就业招聘上,与顺义区人社局对接,为沁源县“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提供8家企业653个岗位信息,促进两地就业资源共享。

招商引资成果初显。

沁源经济开发区赴北京参加招商推介会,就甲醇资源化制备醇氢燃料项目和光大蓝天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行现场签约。县招商中心小分队多次赴北京顺义区投促中心对接,初步达成招商信息互通等意向,并在新能源、新材料、文旅等领域积极招商,与华宁汉能北京航空技术研究院、国环清华研究院等对接相关项目,为沁源县经济发展引入新的活力与机遇。

沁源县与顺义区的合作,在政策引领、交流互访、资金项目支持下,于人才、产业、公共服务、招商等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与发展。未来,双方将继续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等更多方面发力,推动两地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崔淏斐 张帆)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