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区:织密路网“幸福线” 绘就发展新图景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近年来,屯留区以城市提质工程为抓手,聚焦群众出行难点痛点堵点,加速推进道路建设提档升级。一条条新建道路的贯通不仅畅通了交通“微循环”,更以“交通先行”激发城市发展动能,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近日,作为2025年屯留区重点建设项目的拯民路和健康街陆续建成通车。宽敞平整的沥青路面、清晰醒目的交通标线、清秀挺拔的路旁树木让人目不暇接,浓郁的油菜花香更是扑面而来,让人赏心悦目。

为提升城市品质,屯留区因地制宜将道路建设与城市花田巧妙融合,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畅通城市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打造了一张城市“新名面”。

拯民路北起曙光商业街,南接长屯城际连接线。与纬二街、公园街等7条街道相交,全长1712米、宽46米,沿线设置一座单跨130米、宽31米的特型重钢景观桥和3处公交站台,设计时速50km/h,成为贯通屯留交通网络的“主动脉”。 

健康街西起拯民中路,东至久安路,全长694.474米,宽30米,设计时速30km/h。与南北走向的拯民路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化路网格局,打破了城市空间阻隔,疏通了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出行的便捷性与幸福感。

“这条路修得非常及时,以前开车从家到单位绕个大圈,最少得十几分钟,遇上早晚高峰,还经常堵车,现在走新修的拯民路,三五分钟就能到,再也不用担心堵车迟到了。”市民李凯有感而发。

两条新建道路竣工通车,不仅提升了城市通行能力,更是成为城市品质升级、民生改善与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道路科学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实现安全有序的人车分流,沿线配套建设了便民驿站、配备公厕及休息区等便民设施,细节之处尽显人性化设计。同时,道路建设过程中深度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采用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构建起“渗、滞、蓄、净、用、排”一体化生态系统,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还可实现雨水净化与循环利用,让道路成为会“呼吸”的绿色基础设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态活力。此外,施工期间同步完成的雨污分流改造、强弱电入地工程和智能照明系统安装,使道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这边的路修好后,我每天都领着孩子来溜达,看看风景,还可以去油菜花田拍拍照,看看金灿灿的花海,吹吹清凉的小风,心里头特别的高兴。”附近村民李娇说。

如今,夜幕下的新道路灯火通明、人流如织,这里已迅速成为市民夜间休闲健身的热门打卡地,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路通民心畅,道阔百业兴。一条条道路延伸的是城市框架,连接的是民心所盼。如今,行走在屯留街头,四通八达的路网正托起百姓的“出行梦”,更串联着城市发展的新图景。(孙爱国 王鹏丽 高竹源)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