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清古村到文旅热土
——记“全国文明村”沁县牛寺乡走马岭村
从冷清古村到文旅热土
——记“全国文明村”沁县牛寺乡走马岭村
“茶马古道”上的小村落,缘何能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千年古村走马岭村,位于沁县最北部,是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如今,该村是沁县知名的旅游村、市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今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走马岭村被命名表彰为“全国文明村”。
“全国文明村”如何炼成?近年来,走马岭村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出一条农业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青山织锦 生态绘就宜居画卷
走马岭枕山临水,坐拥“茶马古道”千年文脉,既是沁县红色地标,更是生态明珠。
70%森林覆盖率织就绿色屏障,让这里四季皆景——四月九龙山梅杏花开如云,粉白相间似霞蔚;八月果香漫野,金黄杏果挂满枝头,引得游人纷至沓来。涅河蜿蜒东流,良田与林地交相辉映,勾勒出传统村落如诗如画之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里化为生动实践。垃圾分类,让乡村“表里如一”;河道整治,还碧水清波;土路变坦途,尘嚣换绿荫。村民自发打造景观小品,留住乡愁古韵,更扮靓幸福家园。
“梦想中的退休生活,在这里就能实现。”返乡游子的感慨,折射出走马岭村既有“颜值”更具“气质”。
产业聚能 创新激活振兴引擎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百业旺。
走马岭立足资源禀赋,构建“五大板块”全域旅游矩阵:开发千年古商道和古村落;发展涅河源头漂流、九龙山等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开展牛寺乡境内的烂柯山、龙珠寺,漳源镇境内的华山、漳河源头等扩展性旅游服务。此外,走马岭村还开发了“泉水漂流+露营基地”项目,全程1.8公里,漂流时长约1小时,游客在感受刺激的漂流过程中也能欣赏走马岭村沿途风景。
2024年,走马岭村被沁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千万工程”提档升级村。走马岭村锚定3A景区目标,以“六路六策”擘画蓝图:做透“路”文化、激活“水”文章、延伸“山”主题、赋能“果”农园、引入“研”群体、策动“节”氛围。
规划“茶马古道”文化体验核,打造“茶马古道”交通景观带和涅河源头亲水休闲带,以及“茶马古道”文化体验区、“乐活山水”运动休闲区、“梅杏飘香”农耕研学区等,让“茶马古道”上的小村落焕发新生。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走马岭村休闲旅游。
文脉润心 文化涵养乡风文明
“茶马古道”镌刻千年商路印记,战备地道诉说红色岁月沧桑。走马岭村深挖文化富矿,以文化涵养乡村。
依托文化优势,走马岭村先后举办历史记忆游暨梅杏采摘节、梅杏花观赏节等乡村旅游活动。用活创新思维,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盘活闲散场地,连续启动儿童乐园、水上乐园、真人CS、戏雪乐园、泉水漂流、露营基地等大家喜闻乐见的休闲项目,使小乡村也有了游玩的大去处。
在开发和保护好古村“面子”的同时,走马岭村也不遗余力地挖掘、保护和传承独具当地特色的民俗和文化“底子”。高标准建立游客服务中心、重新设计制定旅游标识系统,并融入茶马文化元素,制作清晰有趣的手绘地图,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墙;制作完成手绘地图、纪念明信片、信封、文创等宣传资料,摄制专题旅游宣传片等。同时,巧打节庆营销牌,加大民俗文化特色的宣传力度,借力“互联网+旅游”,提高古村影响力,呈现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的“双赢”态势。
漫步走马岭,触摸古道青砖的历史温度,聆听涅河奔涌的时代足音,品尝梅杏的香甜,感受乡风文明的质朴情怀。这座“万里茶路古驿站,水韵康养潮玩村”,正以生态筑基、产业赋能,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魏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