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乡村振兴谱新篇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近年来,潞州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基层治理创新为抓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交出了一份村美、民富、产强的时代答卷。

走进老顶山滴谷寺村,民宿依山而建,飞檐翘角隐现于苍翠山林之间;蜿蜒山道两侧,树木参天,绿意盎然。步入村舍,清幽古朴的院落,整洁干净的环境,尽显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温馨。

滴谷寺村是潞州区重点打造的精品示范村之一。今年以来,滴谷寺村党支部充分坚持党建引领,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道路交通、水利设施、能源供应、信息通信、电网等关键领域进行全面完善,为乡村发展筑牢根基。同时,依托老顶山丰富的森林资源,对99户民宿院落实施“一院一策”个性化改造,并规划建设康养研学基地,推动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滴谷寺村把全村科学划分为两个网格,构建起“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村民”的组织体系,把人、地、事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优势,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仅要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更要深耕特色产业,实现乡村产业发展提档升级。走进王公庄村,初绽的葡萄藤稀疏垂落,古朴的泥塑墙静静伫立,一座座特色民宿小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工人们忙碌地进行着楼梯、厨房、餐厅的改造工作,一砖一瓦间,承载着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也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以来,王公庄村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资源,依托“黄土地泥塑”非遗文化、研学体验以及数字乡村建设成果,以“非遗传承、研学体验、数字科技、运动休闲”为核心发展方向,精心谋划产业发展布局,计划改建商业网点5000平米、非遗文化泥塑浮雕墙面1800平米、麻池观光休闲区2000平米、泥塑艺术文化系列体验馆900平米、民宿2000平米,并新增绿化面积1000平米。通过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致力于形成“全天候、全龄段、全季节”的旅游吸引力,推动村庄从单一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式旅游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潞州区聚焦和美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支撑,围绕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和主导产业、主体风貌、主题文化“三基三主”工作思路,重点推进故南村、王公庄、石桥村、滴谷寺村等精品示范村和32个提档升级村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同时,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并认真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发放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在产业发展上,潞州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成立工作专班,分组包联,深入各镇、街道(中心)及各村,实地研讨项目实施内容。目前,全区已谋划精品示范村实施项目51个,提档升级村实施项目34个,这些项目的推进实施,将持续拓宽村民家门口的就业渠道,不断筑牢村集体经济根基。(梁志滢  吴冰冰)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