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让低效土地增效“生金” 转出富民发展“钱”景
沁县:让低效土地增效“生金” 转出富民发展“钱”景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在沁县牛寺乡的田间地头,一幅产业转型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昔日沉睡的土地,因“土地流转”与“特色种植”的画笔,正被重新勾勒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图景。
“立体种植”激活土地效能
在西汤村头,武乡县润阳嘉圃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连宝军蹲在党参垄间,随手拔起一株幼苗,介绍道:“今年我们与西汤村共同谋划产业转型,探索种植党参,豆角,西葫芦等经济作物120余亩。”他们租用了村集体机动地56亩与农户土地70余亩,每亩年租金740元,一签五年。这片土地上,40多亩党参长势喜人,预计亩产约700斤,按每斤25元计算,经济价值可观;西葫芦生长期仅两个月,亩产约7000斤,以每斤0.8元收购价计算,亩收入可达6000元;之后轮作的青菜、油麦菜、香菜等,一个多月后上市,亩收入约3000元;反季节豆角种植两茬,亩产约5000斤,收入超7000元。农场产品通过线下销往太原、太谷、长治、郑州等地蔬菜市场,线上则依托拼多多、美团等平台销售,实现“双轮驱动”。更令人欣喜的是,农场长期稳定吸纳周边劳动力14名,男工日薪120元,女工日薪100元,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科技赋能"脱水蔬菜"新赛道
沿着蜿蜒的田间路向北,南涅水村100亩胡萝卜地泛起油绿。滴灌管道在地表织成网格,细密的水珠正浸润着土壤。“出苗率90%以上,全靠这滴灌技术。”武乡太湖蔬本蔬食品有限公司技术员介绍,这里的胡萝卜成熟后将直接进入脱水生产线,制成即食蔬菜干,溢价达3倍以上。3年租期内,每亩年租金600元,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还带动40余名村民参与播种、管护、采收,人均月增收2000元。
山曲村则在210亩土地上玩起“色彩搭配”——120亩菠菜如绿毯铺展,90亩胡萝卜橙浪翻滚。山曲村党支部书记石向斌自豪地说:“今年我们山曲村先行先试,引进专业农业技术公司发展蔬菜种植,探索种植菠菜、洋葱等经济作物,实现集体土地流转210余亩,集体经济壮大10余万。”土地流转金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源头活水。
西汤村的土地上,党参与蔬菜轮作织就增收网;南涅水与山曲村的田野间,滴灌细流滋养着脱水蔬菜产业新枝——牛寺乡以土地流转为纽带,将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集体经济的脉搏强劲跃动,让村民的钱袋在沃土耕耘中日益充盈,一幅“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太行深处徐徐展开。(沁县融媒 供稿)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