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业兴幸福长
——襄垣县奋力推动交通建设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路通业兴幸福长
——襄垣县奋力推动交通建设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不断打通“主动脉”,持续畅通“微循环”
高速铁路跑出幸福“加速度”
太焦普铁、郑太高铁东西并行
免费公交满足人民出行需求
公路改扩建工程畅通城市交通路网
“四好农村路”串村联乡、绕田达户
新修后的道路宽阔笔直、平整亮丽
普铁高铁东西并行;太长黎霍十字互通;国道省道南北过境;城际道路两环绕城;县道乡道四纵四横;村道提档联网补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如长虹横卧,如玉练飘舞,勾勒出襄垣交通发展新画卷。
从一纸蓝图到地上实景,近年来,襄垣县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县城交通设施向乡村延伸,不断打通“主动脉”,持续畅通“微循环”,加快路网提档升级步伐,补齐群众便捷出行短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积强大动能。
“交通+项目” 路畅车通
交通发展,项目建设是关键。
回望2024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襄垣县浊漳河环线建成通车;县太行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黎霍高速襄垣段正式通车;襄垣北高速路连接线完成拓宽改造;国道208线襄垣段改扩建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条条坦途大道跃然于襄垣版图,让人民群众幸福感再次“升级”。
“黎霍高速襄垣段建成通车,是襄垣人盼望已久的一件大好事儿,去黎城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非常方便。”居民张旸高兴地说。
纵向看、横向比。太焦普铁、郑太高铁东西并行,太长高速、黎霍高速十字互通,国道208、519和省道220南北纵横,“外网”交通大骨架矗立而成,极大缩短襄垣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基本形成市内半小时、省内2小时、北京4小时的高质量交通圈。
保障群众便捷出行,“外网”布局合理,“内网”也需搭建周密。近日,记者在太行路看到,经过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后的机动车道宽阔笔直、平整亮丽,车辆在道路上来来往往,新铺设的沥青路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街道路面焕然一新。住在附近的居民纷纷感叹,原来地下管网逐渐老化,排水不畅,雨天出门“一脚泥”,现在路修好了,糟心路变成了家门口的“幸福路”。“太行路是贯通县城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此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是提升城市品质、畅通城市交通路网的重要手段。”襄垣县公路段养护中心副主任魏波说。
正所谓一通百通人心通,完善优化城市交通路网是老百姓最直接的幸福。2024年以来,襄垣县坚持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围绕畅通城市交通路网工作目标,不断完善永兴街、河东新区、雨露街及朝阳新区路网工程,加快修缮府前桥、西源桥等桥梁,让群众出行更快更便捷。另外,襄垣经开区潞北三路、王南线南沟段和180南环路交叉处改造工程,以及新建金钰、百华、固废园区、经五路等道路前期手续办理完成,为2025年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大动脉被打通,内循环加速成网。一张覆盖全域的大交通网不断刷新着襄垣的“颜值”和“气质”,人民群众的优越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交通+服务” 人享其行
“蹦过迪,坐过公交车,在公交车上蹦迪还是第一次。”
近日,一辆浑身闪着酷炫灯光的电音巴士在襄垣县“火爆出圈”,车内音乐和舞蹈动作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体验。此前,襄垣县推行“公交+旅游”的运营模式,将小垴村“知青故里”、强计村“公社记忆”、仙堂山风景区、光影襄垣·水韵东湖等旅游线路串联成片,为群众营造了沉浸式“交通+”的服务跨界融合新体验。
“车还有2分钟到,用这个软件就能知道车辆什么时候到站,现在出行可真是方便!”在崔家庄公交站候车亭,准备乘车的居民张素华正在使用“车来了”APP查看车辆到站时间和运行路线。“公交出行是老百姓出行的首选方式,如今襄垣的公交车越来越‘智能’了。”
走进襄垣县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信息管理中心,电子大屏上运营车辆位置、道路状况、司机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对区域内线路和车辆运行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我们通过这个‘智慧大脑’,把全县公交、出租、网约等车辆信息全部纳入智慧交通监管平台,通过实时查看公交司机、客流、营运车辆动态,更好护航群众出行。”县交通运输局综运股股长李义明说。
数“智”赋能见证着襄垣交通发展变迁。为更好满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近年来,襄垣县推行县域公交全免费,将县城范围内5条公交线路基本覆盖主要街道及医院、学校、商场、机关单位等地,打造集“学、购、游、医”于一体的公交服务网络;辐射全县229个行政村,开行城乡、镇村公交线路48条,设置站点684处,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镇村为节点的公交网络布局;设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90个,投放车辆 2000 辆,进一步满足居民“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愿望,形成全县多层次、多样化的公交线网架构,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文明、绿色、安全、畅通的出行需求。
“交通+产业” 路兴业旺
走进古韩镇东垴头村草莓大棚,一排排盆栽草莓摆放整齐,种植户陈成喜穿梭其中,小心翼翼地进行管护工作。
时下,正是大棚草莓成熟上市的好时节,而改建后的“段襄”线旅游公路成为村民的“致富路”。“这条路真是修到了我们心坎上,大家来购买、采摘草莓更方便了。”陈成喜笑着说。
凭借便利的交通,东垴头村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形成了集育苗、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客户不仅有襄垣本地的,还有长子、屯留、黎城其他县区的”。东垴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保向记者介绍,“今年村里育苗面积达3600余平方米,育苗300余万株,还有4座高架拱棚种植蔬菜瓜果,年产值达100万元。”
如今,得益于这条“致富路”,东垴头村的农特产品不仅能够方便地“走出去”,外来的资源也能顺畅地“走进来”,村民的“钱袋子”一天天地鼓了起来。
据了解,“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襄垣县浊漳河环线项目全长约24公里,包括“段襄线”在内的“襄黎线”“王虒线”“西石线”4条旅游公路去年同步开工建设完成。遥望百里漳河,沿途仙堂山、三漳合流、北底游园等旅游景点路景相融、移步换景;沿线挂面、小米、苹果等特色产业因路而活、因路而兴。游客朝游仙堂山、午逛古县城、夜览东湖景,构成一幅景景通、城景通“快进慢游”的新画卷。
借助路网“东风”,襄垣县大力实施“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快递物流”一体化建设,建成5个集客运物流、邮政快递、电子商务、农资超市、公路养护于一体的多功能镇级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在全县229个行政村设立农村物流服务点,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一条好公路,三分建七分养。为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襄垣县积极优化道路管护机制,建设县级养护中心1处、镇级养护队伍9支。2024年投资1210万元,对全县46条县乡道路、76.3公里农村道路进行养护,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覆盖、无死角,确保农村公路既建好、用好,又管好、养好。
一路通,百业兴。近年来,襄垣县全力推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及“四好农村路”建设,2024年累计投资 1.96 亿元新建改建农村道路,完成21个自然村通硬化路37.5公里,实施危桥改造4座;大屯线、石段线、西南线等5条总里程68.94公里的旅游公路安装配套标志标识信息系统;高铁站前路、王南线完工验收正式通车,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昔日,太行天堑出行难;今朝,千里通行一日还。
打开襄垣地图,一张开放畅达、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集约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让承东启西、横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让“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愿景变为现实,让踏上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襄垣大道通衢“向未来”。(邓 蓉 孙曼莎 张国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