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老手艺奔向好生活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春节长假刚过,记者来到襄垣县古韩镇东里村王德新家中,全家人都在忙着制作手工挂面。在东里村,手工挂面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承载着人们对来年顺顺利利的美好祈愿。

踏入小院,高达三米的架子上,细如发丝、洁白如雪的挂面整齐悬挂,在阳光的轻抚下,恰似绵绵细雨垂落。微风拂过,挂面轻轻摇曳,似在与新春共舞。

54岁的王德新,正专注地为挂面上架晾晒。他手持两根长一米的棍子,熟练地插入如瀑布般的挂面中间。随着双手的开合,挂面自然分开,避免了粘连。这样的晾晒过程需要持续半个多小时,待挂面晾晒完毕,经过裁切、包装,便能走进千家万户。

说起自家的手工挂面,王德新一脸自豪:“我们的挂面和市面上的可不一样,原材料只有面粉和盐,纯天然无添加,绝对健康。而且,这挂面要经过6到7个小时的揉制、抻拉,吃起来格外劲道,久煮不坨,就算放一整晚,口感依旧爽滑。”

王德新的手工挂面技艺,传承自他的父亲。他介绍:“今年84岁的老父亲,24岁便跟着老师傅学艺, 这一做,就是60年。我们这儿有大年初一早上吃挂面的习俗,所以每到年关,订单多得接不过来。前几年主要是父亲在忙,如今我接过‘接力棒’,父亲在一旁指导,妻子和儿子也来帮忙,一家人齐心协力。”

这份从一而终的坚守,让王德新家的手工挂面声名远扬,在周边地区很是畅销。“一年下来,我们能产出一万多斤挂面,不少超市都找我们供货。除此之外,通过微信、电话订货,我们的挂面还卖到了河北、河南等地。”

在东里村,像王德新这样从事手工挂面制作的人还有很多。去年春节,在村委会的牵线搭桥下,王德新与村里其他挂面制作户一起,承接了一笔7500斤的大订单。

“未来,我们将加大对手工挂面技艺的保护力度,充分挖掘村里资源优势,打造属于东里村的挂面品牌,让这门老手艺代代相传。”村委会副主任郭圆的话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乡村里,手工挂面不仅串联起过去与现在,更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郝茜)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