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戏”润童心 “曲”伴成长
潞城区:“戏”润童心 “曲”伴成长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连日来,长治市潞城区教育发展中心少儿戏曲班二十余名学员在京参加央视总台少儿春晚录制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将目光投注于这些半大的孩子身上,传统戏曲魅力与孩子们特有的天真烂漫完美融合,十分令人期待。而就在前不久,记者去往潞城区教育发展中心实地探访了这些孩子的“戏韵”童年。
在潞城区教育发展中心,高亢激越、清脆又不失童真的梨园雅韵不时从排练厅中传出,只见小演员们聚精会神反复练习,为登上央视总台少儿春晚舞台做着准备,举手投足间韵味十足。而就在前不久,这些孩子还完成了央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的录制。
作为潞城区教育发展中心少儿戏曲班的任课教师、该中心名师工作室的带头人,成君深谙戏曲传承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在她任教的少儿戏曲班中,学员平均年龄在七、八岁左右,年龄最小的学员李瑾萱今年刚满四岁,每周末在母亲的陪同下专程从长治市区赶来上课。仅半年光景,便在多个比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李瑾萱母亲李艳告诉记者:“我自己是个戏迷,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在抖音上看到成老师后,就带着孩子来拜师,参加了几次比赛,成绩都不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基于这一点,少儿戏曲班的学员们大多刻苦自觉,小小年纪便把“三天不拿手中生”的箴言刻进了脑海里。学生杨鑫茹在此学习戏曲三年有余,虽然只是周末来学习,但是基本功十分扎实,“学习戏曲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压腿就很疼,但是一次一次的荣誉让我很开心,我有信心坚持下去。”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可以说是中华艺术的集大成者。学习戏曲,不仅能够让孩子们习得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艺,也能够在无形之中提升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传统戏曲文化可以带给孩子们很多积极的影响,尤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礼仪,孩子们都可以学到。”排练厅内,成君一面指导学生彩排,一面和记者探讨戏曲对少儿成长的意义所在。
传统文化弥足珍贵,但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却始终面临诸多瓶颈,人才的缺失、资金的匮乏一度成为成君的困扰,但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成君的初心不曾有片刻动摇。“我还是会像从前一样,把戏曲文化推广到孩子们中间,让孩子们把所学知识展示给更多人。”(孙超 杨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