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针起线落蕴匠心 传统技艺绽华光
潞城区:针起线落蕴匠心 传统技艺绽华光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谁的童年里没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呢?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手工布艺唤起了人们的情怀,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经济现象。看似平凡的一针一线,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撬动起一方经济的新天地,演绎出无数动人心弦的发展故事。
“马上就是蛇年了,咱做点蛇年的挂坠,你看,我打出来这个样子......”最近,潞城区黄牛蹄乡青口村村民王苏平的家里格外热闹。每天,都有不少心灵手巧的“绣娘”聚集在此,大家飞针走线,巧手缝制的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挂坠活灵活现、讨人喜爱。“今年做了十二生肖、百家姓有17000多个,挣了12000多元。我们六七个姐妹一天在一起做生活,说说笑笑的,也聊天儿了,也做生活了,也挣钱了。”对王苏平来说,曾经只是用来消磨时光的传统手艺,如今却成为了大家增收致富的新途径,着实令人惊喜。
七年前,王苏平偶然间与长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海兰学习制作布老虎。经过不断地磨练,现在的她不仅制作技艺日益精湛,而且还开始在村里教授姐妹们制作布老虎的技艺,并与长治市潞城区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保证销路。据黄牛蹄乡青口村村民靳秋玲介绍,她每天空闲时间做几只布老虎、挂坠,一个月下来能有不少额外收入,村里很多妇女都像她这样加入了制作行列。
“跟着刘海兰大姐做布老虎,不仅能把咱们这老手艺传承下去,还能增加收入,补贴家用,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位参与制作的妇女满脸笑容地说道。目前,潞城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与青口村、史回村、贾村、黄牛蹄村等六个村合作,负责提供原材料供应、设计指导以及销售渠道拓展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定期向各村发放订单任务,并安排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帮助她们提升制作工艺水平,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标准。
“我们现在有400多名工人,因为天气冷了都在家里做,是流水线作业。我隔一段时间就把材料送到村里,指导一下她们颜色、配饰的搭配,让她们做出的布老虎、挂坠,更有特点、更有创新、更具有潞城特色。”长治市潞城区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兰说道。
传统技艺是古人给予今人的厚重馈赠,是当下回应往昔的悠长回声。“针起线落”之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如今,她们的布老虎样式已拓展至38种,挂件种类更是多达220种。长治市潞城区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的完美融合,逐步构建起集研发、打样、生产、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不仅为市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更成为了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长治市潞城区潞之锦布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兰对蛇玩偶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她向记者透露,“我们准备研发明年的产品。明年是蛇年,各种蛇的挂件、玩偶样品发到妇女手中,不仅让她们可以挣到手工钱,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传统手工艺品,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段婷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