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田保护 助力生态振兴

——壶关县探索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模式守护耕地健康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进入冬季,壶关县的农民还闲不下来。“现在是回收废旧地膜的高峰期。”店上镇绍良村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栗交忠介绍,他雇了40位村民清理田间废旧地膜。地膜利用对农作物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残膜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直接还田,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耕地质量,致使作物减产;残膜绕犁,会影响农机作业,还会污染农村环境,危害牲畜健康。

如何治理“白色污染”,强化农田保护?壶关县积极探索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回收利用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

源头管控 推广新型地膜

11月15日,栗交忠雇的村民来到合作社田间捡拾废旧残膜。“去年起,我们开始在农田覆盖加厚高强度地膜。”看着残膜被顺利清理,栗交忠很满意。之前栗交忠使用的是厚度不足0.01毫米的地膜,“那种地膜薄,风一吹就破,很不好处理。”

“现在,县里实施了加厚高强度地膜项目,大力推广0.015毫米加厚地膜。”壶关县农业农村局环保站站长魏双兵表示,这样可以降低地膜风化破损率和回收难度,从源头上保证地膜的可回收性。

壶关县地处雨养旱作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地膜覆盖可增温、保墒、提高肥效和减缓土壤板结。20世纪90年代,农用地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助推旱作农业扩面提质、稳粮增产。截至目前,该县年均地膜覆盖面积约14万亩,年使用地膜量约500吨,地膜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已不可或缺。近年,随着地膜普及,逐渐出现农田残膜量增长、“白色污染”加重等问题,解决地膜回收难题迫在眉睫。

坚持源头管控,让非标地膜无处可藏就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壶关县下了很大功夫。“我们禁止农户使用非标地膜。加厚高强度地膜虽然价格稍贵,但保温和保墒效果更好,且不易破损,减少了人工捡拾费用和对环境的损害。”魏双兵说,全县坚持“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鼓励支持农民正确选用地膜、科学使用地膜。

完善流通 建设回收体系

田间地头捡拾回来的地膜要运往何处?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怎么个换法?从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出来,沿乡间小道走5分钟,行至村口,这里有一处废旧地膜回收网点——绍良村农资诚信合作社。

走进绍良村农资诚信合作社,钢架大棚上“2024年农田残膜回收点”字样的红色条幅十分显眼,大棚内满是一包包整齐摆放的废旧地膜。“旧膜可以按5.5:1的比例兑换新膜。”合作社负责人秦郭红介绍。话语间,有3位村民骑着自家的三轮车来此处送废旧地膜,每车约100斤。

2015年,绍良村农资诚信合作社被选定为废旧地膜乡镇回收网点。“现场交膜要严把回收地膜质量关,抖土、晾晒这些环节不可少,对合格地膜称重后还需及时做好台账记录。”秦郭红说。去年,合作社与壶关县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其回收的废旧地膜转运至该公司进行加工生产再利用。其间,合作社回收废旧地膜100多吨,覆盖周边3个乡镇、100个村,约1000个农户。

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团团废旧地膜在生产线上被粉碎、清洗、挤压,变成塑料颗粒。“生产1吨再生原料颗粒需要5.7吨废旧地膜。”公司负责人王玉堂说。废旧地膜在这里“回炉重造”,变废为宝。该公司在壶关县多个乡镇开设回收网点,以回收网点为中转,用合理的价格回收农户手中的废旧地膜,实现产、销、回收一条龙服务。此举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度融合。

培育市场 资源变废为宝

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位于百尺镇寨河村,该镇废旧地膜由公司直接回收。11月15日下午,在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废旧地膜回收处,等待交货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工作人员逐一核验、开票、填写“以旧换新”台账。“能免费换新膜,捡拾旧膜咋能不积极?”寨河村村民王建兵指向自己的农用车,说这一车废旧地膜怎么也值1000元。

“谁生产谁回收,一方面要有政策引导,另一方面也需积极培育农膜回收市场,让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成为企业自发的市场行为。”张靖波说,这样才能加速让资源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让企业更主动作为、让农户更广泛参与。壶关县建立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根据回收加工量,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及回收点实施以奖代补。“年底,我们将探索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质量、数量指标及农民满意度测评。”魏双兵介绍。

“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市场,让地膜实现科学使用回收,是惠及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大事。”魏双兵说。经济效益方面,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为周边村镇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以旧换新”可增加农民收入120余万元;社会效益方面,广大农户对废旧地膜危害的认识有了极大提高,自主捡拾交售农膜的积极性显著提升;生态效益方面,得以有效治理农用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全县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加快乡村全面振兴。(郭慧聪)

(责编:张文卫、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