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AI“双师”助力课后服务多元发展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实施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更是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潞城区引进了海亮教育集团的AI“双师”课后服务课程,并结合各校实际,打造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课后服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展兴趣、提升能力。

在周六上午潞城区城关小学的课后服务中,老师正带领学生们沉浸在奇妙的数学世界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对于林子轩而言,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发现的奇妙世界。每周六的数学思维课,是他一周中最期待的时刻。在这里,他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也打牢了数学基础,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学习数学思维让我解题思路更开阔,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这让我对数学规律有了更敏锐的感知。”林子轩兴奋地分享道,“我还可以用数学思维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规划时间、安排任务,这种能力让我受益无穷。”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城关小学新增了科学实验、创意美术、经典诗词成画等多门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城关小学副校长黄永良说,“AI‘双师’课后服务课进一步丰富了我校课程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接下来,我们还会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和管理,让课后服务成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在潞城区微子镇寄宿制小学,别开生面的诗词成画课程正在进行当中。不同于传统的诗词讲解,这样的课堂充满了艺术气息和创新精神。“这个课程里,我们要先理解诗词的含义、意境,然后再把它画出来。”微子镇寄宿制小学学生王梓媗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不仅深入解读了古诗词的内涵,还通过色彩、线条等绘画元素,将诗词中的景象和情感生动地呈现在了纸上。“这样让我们对诗词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诗词也记得更加牢固了,我觉得真的很有意义。”王梓媗说。

诗词成画课程是微子镇寄宿制小学开设的课后服务课程之一。该课程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绘画相结合,让学生们通过画笔将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转化为可视化的艺术作品,同时还通过剪纸美劳、创意美术等美育课程,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诗词成画课程为学习语文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让学生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提升了他们的艺术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也让他们在绘画中更有内涵,这种融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后服务中能更好地体现。”微子镇寄宿制小学老师王蓉说道。

跨学科的AI“双师”课后服务课程,为学生们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更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在学科融合中的成长与进步。微子镇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王文娟高兴地说,“孩子在学校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绘画水平也有进步,发展了孩子的爱好。不仅孩子喜欢了,我们也轻松不少。”

“课后”有为,“服务”到位。目前,AI“双师”课后服务课程已覆盖潞城区39所学校(校区)、15608名学生,全区学生总参与率为97.8%。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平台,更为学校的教育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未来,潞城区将继续深化“双减”政策的落实,加强与海亮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打造全方位、高品质的课后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赵亚喆 段婷婷)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