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在坚定自信中创造性转化

——探访武乡县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抗日战争期间,武乡这个仅有14万人口的山区小县,有9万余人参加了各类抗日救亡组织,有2万余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

10月25日,全国首个以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在武乡开馆。在太行长卷展示区,观众化身数字人,可以穿越时空与不同岗位的八路军战士进行互动对话,在构建高品质旅游产品体系实践中迈出新步伐。

过去,到武乡革命旧址走一趟,至少需要大半天时间;今天,只需一键触屏,便可无界限游览“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几年前,拍一张景点留念照片,不仅要实地到场,还得避开人群;现如今,走进虚拟剧场,系统会为你自动按下快门,拍下与八路军战士的合影。

……

这一系列视觉、听觉和感官体验度升级的背后,正从另一角度体现了武乡老区在数字文旅融合领域的不断突破升级。

太行印迹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红色之馆

触摸屏幕穿越时空同革命先辈互动对话、通过AI修复活化老照片和英雄面对面、听数字人讲述红色文化……走进武乡县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展馆的空间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严肃庄重的氛围中,透露着时代感与科技感。序厅、跃马太行、众志成城、烽火热土、抗战堡垒、文化号角、尾厅七大展区巧妙相连,构成了一个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空间。

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在中共武乡县委、武乡县政府指导下,由新华网、新华智云建设红色文化大脑,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文化数字化手段,17个特点各异的数字化展项,布置在840余平方米的空间之中,让八路军文化可看、可听、可体验。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众志成城”展区的照片墙引得不少人驻足观望。女扮男装参加八路军并参加了上百次战斗的王九焕、“地雷大王”王来法、“太行神枪手”高贵堂……四十余幅武乡籍抗日英雄的照片经过AI复原后,不仅有了色彩,还能鲜活地动起来。“站在照片墙前,看着动起来的照片,仿佛看到一段或温馨、或感人、或伤感的革命故事。”游客王可欣说。

巍巍太行,民族脊梁。武乡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为致敬先辈、活化历史,展馆广泛搜集参与抗战的英雄照片,借数字科技赋老照片以新生命。

“曾经我们还在想,这些照片会不会太模糊,会不会看起来不像真人。”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策展人、新华智云总监叶健说,在魏名扬的外孙看到动起来的AI照片的反应后打消了自己顾虑,“他说这就是他的外公。”

在布满肖像照的墙上,穿插摆放着几个空白相框。叶健说,这是为那些在抗战中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与姓名的英雄准备的,“这是一种追忆,总有一个地方永远为他们虚位以待。”

热血丰碑 这是一座可视化的数字之馆

2000余件大事首次被标注在地图上,1190个八路军红色旧址首次被一次性标注在武乡地图上,3619部抗战文艺作品……步入馆内,与巍巍太行一起映入眼帘的,有太行群英的数量、红色印记的统计、文艺战场的成果等,可视化的数据呈现让参观者多了几分好奇。

“我们汇聚以武乡县为中心的八路军权威文史数据,按人、文、地、事、物等维度对数据分门别类,并在每个展区依次展示。”叶健透露,从6月到10月,数据量从1000万字增长到3000万字,这是一座可以持续“生长”的馆。

有了千万字的八路军知识后,它会如何与众不同地讲述八路军的故事?

轻触开启、双手缩放,查看八路军将帅数据、探究某场战役详细过程、了解人物关系……点开“将星云集”展屏,我们能直观地看到:八路军先后有8个旅、31个团,开国将领中5位元帅、5位大将、19位上将、49位中将、300位少将曾在武乡战斗、工作和生活。他们如同繁星,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照亮着抗战的征程。“每一个人在这里面,都留下了很多事迹、资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人物和故事。”叶健一边操作触控屏一边介绍。

在这里,红色历史不再是平面的文字和图片,而是生动、立体的互动性知识海洋,吸引着每一位参访者都想上手点一点。

“英雄丰碑”板块整合了《武乡县志》和中华英烈网的海量数据,以不同数据维度,通过图表、地图等可视化形式直观呈现出山西3万多名抗战烈士群像,让观众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武乡烈士群体的分布和特征。轻点屏幕,可以查看了解烈士牺牲年龄的分布;通过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烈士牺牲地点的地理分布,体会到抗战的激烈。

“李爱民、韩福祥,他们牺牲时才14岁,是武乡抗战时期年龄最小的烈士。85%的武乡烈士牺牲于19岁到30岁之间,那是人生的绚烂时光啊。”看着“英雄丰碑”上的数据,游客李芳动容了。

“从来没有一个县能让我如此感动!”数据可视化的形式,让游客更清晰地感受武乡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红色传承 这是一座可互动的科技之馆

向“八路军总部制药厂卫生员”提问,抗战时期如何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前方战场做好医疗保障;

向“前方鲁艺美术系学生”提问,如何发挥文学艺术作用,为提高战斗力服务;

向“记账员”提问,为何冀南银行被称为“马背银行”“挎包银行”;

……

站在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的“太行数字长卷”展板前,点击屏幕,选择捏脸入画模式或真人入画模式,观众便可通过化身数字人的形式穿越时空,“走进”历史长卷,与不同岗位的革命先辈进行互动对话,了解他们的战斗与生活。

为什么他们知道这么多?叶健解释道,将相关史料、回忆录等“喂”给数字人,通过大模型训练等,内化成数字人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与游客对话、回答问题。

“文化号角”展区内,一名特殊的讲解员吸引了游客吕程芳与其互动交流。这名身着灰蓝色八路军军服的讲解员是一个数字人,名叫红星杨。

“红星杨是我们借助数字化手段,研发的红色文化数字化系统,观众可以通过和他对话,了解武乡红色历史。”叶健说,观众不仅能在现场与红星杨交流,还能将红星杨的二维码保存,离馆后实时在线了解红色文化。

数字化是方式,互动是核心,传播是目的。为更好地吸“粉”年轻人,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以全新的面貌、智慧式的体验、年轻人的视角呈现出八路军故事和太行精神。

实时生成自主设计的抗战海报、阅读《地雷战》等电子书籍、坐在红色课堂点击桌面屏幕参与知识问答、扫描二维码在五角星上留言、致敬剧场制作你的专属视频……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展陈,令红色文化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

“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的开馆开展,是数字赋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的有益探索,也是深化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对于大力弘扬太行精神、赓续传承红色血脉具有重要意义。”武乡县委书记贺思宇在开馆仪式上说。(赵海鹏 赵婷 高扬)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