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闫家沟高粱红满田 红高粱变为富民“红产业”
沁县闫家沟高粱红满田 红高粱变为富民“红产业”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高粱丰收了,农民笑开颜。 10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沁县沁州黄镇闫家沟村,火红的高粱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颗粒饱满,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显眼,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高粱清香。
广袤的种植基地里,只见农机手驾驶着大型收割机穿梭在基地里收割高粱穗。转眼间,一茬茬高粱杆就变成了青肥撒在田间,收割机的粮仓也被高粱粒填满,农机手随即将高粱粒从机械另一端倒入农用车中,然后继续收割高粱。
同时,在晋汾高粱的收购基地,来自各乡镇的种植户开着卡车、三轮车全来运送高粱。过称、卸货、再由传送带将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传送到仓库。
“今年的高粱产量受旱情影响不大,基本与去年持平,平均每亩的产量在1000左右。同时,为保证广大种植户的利益,我们公司确定保护价兜底。今年市场上的高粱在1.15元左右,我们公司与种植户签订的合同是1.4元一斤。今年我们在全县11个乡镇发展了5万亩的高粱种植,带领全县6500余户种植户每亩增收500元左右。”晋汾高粱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少庭告诉记者。
沁县自然生态良好,没有任何污染和污染源,是优质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地带,为发展优质农业创造了天造地设的自然条件。近年以来,晋汾高粱持续加强与汾酒集团的对接合作,围绕打造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不断巩固扩大有机高粱种植基地规模,在为汾酒集团提供最充足、最绿色的优质粮源同时,进一步叫响“沁州红”这一高端原粮品牌。目前,已经形成以“为绿色高粱基地提供有机肥料”为出发点,以“生产高品质汾酒牛肉”为落脚点,以“绿色、有机、高效、循环”为理念,以“构建酿酒生产全产业链”为目标,“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作为汾酒集团在全国的四大原粮基地之一,晋汾高粱与汾酒集团建立起稳固的原料供应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公司+经纪人+种植户”的经营模式,构建起了“由高粱酿酒到酒糟养牛,牛粪加工为生物有机肥还田,到种植产出‘两品一标’高粱”的生态循环产业体系。建立“原粮公司+晋汾高粱公司+合作社+种植基地+种植农户”的经营体制,坚持“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施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指导服务、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六统一”标准化种植管理。与此同时,晋汾高粱还以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实行农企联结,走上了以汾酒生态循环产业带动种植户增产创收的致富路。
由于产于沁县的高粱具有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出酒率高、耐蒸煮、口感好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目前,高粱产业在沁县呈现出了种子品种质量稳定、肥料品种稳定、种植技术稳定、高粱品质稳定、连年丰收产量稳定的良好局面。获得了汾酒集团和种户对高粱产业的高度认可。如今,“沁州红”高粱声誉日隆,已成为沁县继“沁州黄”小米之后,又一叫响三晋的拳头品牌。
当前,沁县高粱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之多,带动全县11个乡镇6500余农户,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了一条企地结合优势相得益彰、合力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沁县融媒 供稿)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