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南里镇樊村:水稻增产 农民增收 新产业新业态打开发展新空间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春华灼灼,秋实离离。眼下,沁县南里镇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樊村村委和农户抓晴好天气,有序组织人力、机械开展收割作业,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在樊村高标准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挂满枝头,放眼望去满目金黄,大型收稻机正在田间来往穿梭,一束束饱满的稻穗被整齐割下,机器轰鸣声中,一粒粒稻谷被收入袋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满眼尽是丰收的喜悦场景。

樊村村委委员杨爱霞说,“从昨天今天这个收割情况来看,每亩产1200斤左右,按市场价格差不多在3000元左右。”

2023年以来,南里镇积极探索“稻蟹共生”种养新模式,蟹田稻,稻田蟹,蟹为稻正名,稻为蟹添“香”,实现“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今年,樊村水稻种植面积约50亩,亩产量约1200斤,每亩产量较去年增长100斤。种养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也日渐成熟,樊村还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引进新型渔业品种,不仅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一体化发展,还能带动村民务工增收约7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有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全县粮食生产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也进一步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樊村村民赵晋玺高兴地说:“今年参加这个水稻种植,主要是负责浇水,挽草,每天给我一百块钱,一年下来是一万八,我还种点地,这就增加了我好多收入。”

目前,南里镇水稻陆续开镰收割,镇农技人员积极深入生产一线,对收割机的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避免机收减损,确保收割质量。同时,开展测产验收工作,全面掌握水稻生产情况,为下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种植技术,助力农业增产增效打牢基础,并根据水稻成熟情况帮助种植户科学制定收获计划,为种植户算好经济账、效益账、风险账和农时账,抢抓秋收作业主动权,确保秋粮收成丰产丰收。

与此同时,南里镇还结合自然景观、稻蟹水田,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和研学等活动,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邀请全县中小学生参与稻田种植,打造适合全年龄段青少年的研学行程,从稻米种植中探源中华文明,延伸民俗文化,感悟农耕智慧, 走出一条企地结合优势相得益彰、合力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沁县融媒 供稿)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