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共憩众飞鸟 青山常青不负人
绿水共憩众飞鸟 青山常青不负人
一河清水一河鸟
苍鹭
戴胜
红脚隼
小太平鸟
褐马鸡
黑鹳
红腹锦鸡
华北豹
黄鼬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山清水秀,宜居的不仅仅是人,还有“感知灵敏”的珍稀野生动物。
提起生态环境,最让沁源人自豪的,便是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作为生态大县,沁源县境内有400余种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黑鹳、金雕、金钱豹、原麝等,是省鸟“褐马鸡之乡”,珍稀鸟类苍鹭栖息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有”鸟类在沁源随处可见。县域内已知野生植物种类有百余科965种,道地中药材资源有653种,有着“北药之首”的美誉。
青山常青,碧水长流,是野生动物安家落户的根本原因。沁源县不仅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捍卫者,也是“两山”理论的先行者。
为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沁源县于2022年开始实施“沁河沁源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从水资源调度、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河流生态治理、湿地保护与治理、环境污染治理五大方面,分两期对41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全力改善沁河水体环境,构筑流域生态屏障,并针对污水处理打出了“组合拳”,使沁河沁源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得益于沁河的浸润,沁源县植被良好,拥有森林220万亩、天然牧坡120万亩、连片草场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居三晋之首,是全国著名的油松之乡与天然林保护重点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的太岳山脉,是沁河的生态屏障和天然蓄水池。护林就是护水,有了青山才能有绿水。如今沁河里的野鸭、白鹭等水鸟比以前更多了,成群结队在河里捉鱼。河边树林里会不时蹿出野鸡,树上也是鸟鸣不断,走在河边就像进了“百鸟园”。
近百公里沁河的缓缓流淌,成就了沁源“三晋绿肺”的美称。目前,沁源拥有国家级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灵空山森林公园、国家级菩提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沁河源湿地公园、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等多个国家级项目。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沁源最珍贵的资源与宝藏。
沁源连续6年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佳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
如今的沁源,守护沁河已成为15万沁源人民的“大合唱”,而“植树就是植福,护河就是护福”正在成为全民共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明白,如今的一河清水一河鸟,是因为青山常青不负人。让沁河这条沁源人民的母亲河一直清澈下去,是他们的心愿,也是他们的动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