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式改革赋能沁州黄产业高质量发展
种植方式改革赋能沁州黄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沁县出产的沁州黄小米,以皇家贡米而久负盛名,系山西小米的代表,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近年来,沁县以“有机旱作”“加工转化”“擦亮品牌”三张牌,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初秋时节,万物渐丰。走进沁州黄镇南凹村谷子试点示范基地,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曳,掀起阵阵金色波浪,一株株颗粒饱满的谷穗弯下了“腰”,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往年沁州黄小米一般是在谷雨后种植,早春播则是惊蛰刚过就开始了播种。在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指导下,沁州黄镇南凹村连续三年进行了早春播谷子种植,解决了谷子春夏连旱难播种难出苗问题,并能有效接纳和利用春夏季的降水,维护谷苗在春夏干旱季节的正常需水要求,使得生长出来的小米具有色泽蜡黄、圆润饱满、富含油质等独特品质。而且,早春播谷子比传统种植的谷子早20天左右收获,当下正好能赶上中秋小米市场价格高的时候上市,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
“去年,我们的早春播谷子种植试点成功,早春播谷子在中秋节前上市,比传统谷子早了一个月,卖出了每斤20元的好价格。今年,我们全村共种植有机沁州黄谷子600亩,其中150亩是早春播谷子,从目前长势看,今年的早情对早春谷子的影响不大。” 南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玉峰说。
冬播谷子新技术为沁县“有机旱作农业”开辟了新途径,从播种环节的创新,提升了农业新质生产力,解除了“出苗率不高”的瓶颈。
沁县先后修订、编制了《山西·长治“沁州黄小米”产业2022-2025年规模发展与品牌提升战略规划》《沁州黄产业发展振兴计划》《山西省沁县小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等方案,进一步优化了“沁州黄”产业布局。制订和落实推进沁州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牌提升的扶持政策,作出了“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发展战略,加大科研力度,深入挖掘用地养地、纳雨蓄墒、保护生态等传统有机旱作理念,积极探索有机旱作沁州黄产业的转型升级,用新技术为特色农业带来新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培育壮大市场,建成了一大批沁州黄产业封闭示范区、产业带、示范村。
贾玉峰继续说:“ 下一步,我们要在继续扩大早春播谷子种植面积的同时,依托我们村里自己的加工厂和‘南哇哇’小米品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谷子加工和小米销售,让好米卖出好价格。”
沁州黄小米产业作为沁县特色主导产业,全县“沁州黄”谷子播种总面积达13.61万亩,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认证的谷子种植基地面积24.64万亩,集中连片的千亩有机种植示范基地10个。通过“企业+科技+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培育从事“沁州黄”产业的县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构建起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沁州黄”小米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体系,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引擎”。(沁县融媒 供稿)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