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华街道张家河村:“共享村庄”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潞华街道张家河村:“共享村庄”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大家好,我是大长今,现在在长治市潞城区的张家河村,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长治的本土网红“大长今”正在和粉丝们直播交流。干净整洁的通村路、空地上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庭院……这就是如今潞城区潞华街道张家河村的崭新面貌,沿着蜿蜒曲折的木板路,便来到了村里新打造的露营基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共享村庄”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两个月前,“大长今”偶然了解到“共享村庄”的概念,经过考察便来到了潞华街道张家河村,通过直播的方式免费为村子做宣传,“共享村庄”模式是指通过整合乡村公共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乡村生活、参与农业生产的新途径。在这里,大家可以认领田地,享受种植、采摘等农事活动的乐趣,同时还能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周围萦绕着淡淡的花香,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与宁静的氛围中,“大长今”与记者聊了起来,她的本名叫郭锦菡,已经在张家河村“驻扎”了两个多月,通过每天两场公益直播宣传推介张家河村风土人情、气候风光、农副产品等内容,每场直播的浏览量都达到了10万+,通过郭锦菡团队的宣传,已吸引全国各地粉丝、游客1000余人来张家河村旅游观光,张家河也从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网红村”。
“当初来到张家河后,第一眼就看到了170多米的木栈桥,是村党支部书记曹云喜带着6名60岁以上的村民一起修建的,让我觉得非常感动,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也发现这里的民风特别淳朴,让我对以后的发展特别有信心。”郭锦菡这样说道。
来自周边县区的李阿姨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三天实践。她和其他游客们一起做饭、和村民一起采摘,参与村里的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学习了农耕知识,体验了传统农具的使用,享受了乡村里的欢乐时光。“平时生活在城市里,难得有机会亲近大自然,这次来到张家河共享村庄,自给自足,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让人心情愉悦,而且活动也特别丰富,下次要带着孩子一起来。”李阿姨开心地说。
张家河村位于长治市潞城区潞华街道西北部,是一个偏远小山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工厂,家家户户以种地为生,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2018年,该村将土地全部流转,培育和发展大葱等特色农业。“当年的收入就达到了6万元,这也让我们村集体看到了希望,后来合作社带动村民扩大种植面积,集体种植大葱,2022年省乡村振兴局授予我们村‘大葱种植示范基地’,今年的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63万元左右,日子越过越好了。”张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云喜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心潮澎湃。
村集体有了收入,曹云喜就在改善和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道路硬化、墙体靓化、萌宠乐园、共享菜园……短短几年,小乡村实现了美丽蜕变。
“我们充分利用村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直播团队共同建设‘共享村庄’,打造精品民宿,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结合周边自然环境,打造户外露营文化,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村民集体共赢。”曹云喜说道。
“我们这里环境好,自从‘大长今’直播团队过来之后,游客更多了,现在在自己家里就能挣钱。”张家河村村民刘国玉由衷地发出感慨,没想到自家空置多年的房子重新装修成为民宿后还能赚钱,这样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据介绍,张家河村“共享村庄”项目前期已投资60余万元,一期已建成5套精品民宿,周边基础设施及树木绿化等已全部完成,目前已正式对外营业。“共享村庄”的成功实践不仅盘活了乡村的沉睡资源,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接下来,张家河村将继续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积极探索并借助“共享村庄”模式,多举措提升乡村颜值,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张家河样板”。(冯梦倩)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