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沁州黄镇圪垯上村 昔日圪垯黄土地 如今绿色新画卷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焕然一新的圪垯上村。

“村里以前是土路、土坡、土渠,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我今年70岁了,看到现在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真高兴!”沁县沁州黄镇圪垯上村村民郭满兆对村里发生的变化赞叹不已,他说,村里不仅环境更美了,村民们的卫生意识也越来越高。

走进圪垯上村,平坦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树木,村民们脸上淳朴的笑容……尤其晚上,村民们在树下乘凉聊天,好不惬意!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乡村发展最直观的变化。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圪垯上村开展了人居环境卫生整村提质工程,解决了一大批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建设问题。

升级党群阵地。圪垯上村对200平米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搭建服务平台、美化服务环境,增强党支部在村民心中的影响力。

美化人居环境。该村针对出行难、排水难、如厕难等问题,实施街巷道硬化6100平方米;新建排水渠350米、改建排水渠240米;修建护坡760平米、土坡挡墙600平米,修整7处残垣断壁,清理5处荒坡,陈年垃圾3吨;动员全村7户农户新建院墙,为全村44户常住户改造厕所,并购买抽粪车实施统一维护和管理,村容村貌大变样。

扮靓农户庭院。圪垯上村村干部组织农户在道路两侧和房前屋后种植米槐500株、黄花菜3万株、皂芽树200棵、梅杏树130棵,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6万余元的经济收益。

如今,村民们走着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住着红花绿叶的美丽庭院,看着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每一个来到圪垯上村的人无不夸赞这里的好环境,村民们脸上洋溢着自豪而幸福的笑容。

除了村里优美的环境让人喜不自胜外,产业发展也初具规模。“我今年不用出门就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每个月能赚1000多元,按件计算,多劳多得。”村民赵彩萍说,自从村里建起8座香菇大棚,发展菌菇种植产业,她和姐妹们就进棚工作了。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里,大家都很满意。

圪垯上村党支部书记董浩介绍说,去年8月建成的8座香菇大棚是圪垯上村的支柱型产业。现在香菇价格4元一斤,一座棚能产近5000斤,去年以来,香菇产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了15万元。

今年以来,该村立足“基础在农业、优势在农业、出路也在农业”的振兴定位,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走出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时,搭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点,推动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出雏形,政策引领、科技护航,让传统种植产业迸发出新活力。

除此之外,利用紧邻轻城村的地理优势,圪垯上村还搭乘轻城村省级数字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东风,构建了产业联盟,实施“轻城村+圪垯上村”帮带行动,两村联合建设5座智能温室大棚,实施蔬菜种植产业,共同打造“轻圪垯”农产品品牌。

圪垯上村坚持“夯基础、提弱项,抓重点、出亮点”的工作思路,统揽乡村振兴工作重点,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村民满意为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振兴样板”正在稳步推进。

圪垯上村因地处山坡圪梁上而得名,由圪垯上和南崖上两个自然村组成,过去的“一圪垯土”已成历史。如今,焕然一新的圪垯上村,正绘就出一幅乡村美、村风正、人心齐、产业旺的美丽画卷…… (王艳 陈宇洁)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