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山坡“种电” 利用阳光“生金”
华能沁县二期100MW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完成全容量并网
借助山坡“种电” 利用阳光“生金”
华能沁县二期100MW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完成全容量并网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近日,在沁县故县镇新尧科村,漫山遍野的太阳能光伏电板似铠甲一般覆盖在山坡。在荒山上安装光伏电池板,被当地村民称之为“种太阳”。如今,随着“种太阳”步伐的快步推进,一座座荒山逐步变成“金山”,村民的生活也随之悄然改变。
沁县具有发展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县委、县政府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加快新型产业质和量的提升。近年来,沁县积极利用农村荒山、荒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在光照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使“荒山”变成了“金山”。
据悉,华能新能源山西分公司沁县200MW光伏发电项目坐地于沁县,项目处于黄土丘陵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光伏场区占地4000余亩。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规划装机容量为200兆瓦。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一座220kV变电站,新建约10回35kV集电线路,发电单元为3.15MW和1.6MW,采用组串式逆变器,经箱式变升压至35kV后,再通过电缆+架空的集电线路送至光伏电站升压站。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发电标煤约10.34万吨,在其25年使用期内,预计总共节省标煤约258.5万吨。项目对于沁县的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每年可减轻排放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约25.925万吨,减少排放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硫约2204.58吨、氮氧化合物约3582.665吨。同时,项目还促进了当地水资源的节约,对改善大气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而故县镇新尧科、安仁等村的光伏发电正是华能沁县二期100MW光伏发电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海拔介于900m~1200m之间,项目额定容量100MW,分为 41个方阵。通过4回35kV集电线路送至新建的220kV升压站;升压站配套建设1配套建设220kV送出线路工程。该项目是2022年12月份取得的山西省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项目指标,自项目开工以来,在沁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公司精心布局,挂图作战,于2024年6月30日顺利完成项目全容量并网任务,在长治市同批项目中第一位完成全容量并网,彰显了项目团队的闯劲与干劲。本项目建成后,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每年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CO₂)约13.0万吨,SO₂排放量约0.11万吨,氮氧化物NOx排放量约0.05万吨。此外还可节约用水,减少相应的水力除灰废水等对水环境的污染,环境效益明显。
“向阳而生”的光伏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沁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下的好“光景”将惠及更多群众。(沁县融媒 供稿)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