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牛寺乡南涅水村:文创+绿色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密码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沁县南涅水村南靠华山、山环水绕,沿涅河而居,因位于涅河南岸而得名。该村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在北魏时曾经盛极一时,村内遍布历史名胜古迹,北魏石刻出土遗址、洪教院、水阁凉亭等都是旅游的绝佳去处。而今的南涅水,不仅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而且坡岭地带种植了杨树、松柏、洋槐、刺槐等绿植,森林覆盖率占村域面积的50%,青山绿水间映射出一个村美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沁县牛寺乡南涅水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实施“千万工程”的“第一仗”,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心和薄弱环节,让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到“持久美”,全面提升乡村“颜值”和“气质”。南涅水村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专人负责垃圾转运和街道保洁,全村共设置22个垃圾收集点,单号日转运东片区,双号日转运西片区,特殊时期每日转运。5月份以来,南涅水村累计出动300余人次,各类机械35台次,清理陈年垃圾堆放点3处,清除生活垃圾53吨、建筑垃圾30吨,秸秆和树枝等农业废弃物15吨,全面清扫整治主干道3条,街巷道10多条。

人居环境是基础,产业发展是重点。南涅水石刻是沁县乃至全市珍贵的文化名片,而南涅水村作为南涅水石刻的发掘地,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实现集体经济增收?近年来,南涅水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出“涅水河畔,石载千年”南涅水石刻文创品牌。

2022年开始谋划,2023年5月组建成立了山西石载千年文创旅游有限公司(村集体企业),进行产品研发设计。通过提取南涅水石刻中重要的图形和纹样,以艺术化形态呈现,同时也将南涅水村的乡土人情、自然景观等元素融入产品中。该公司准确把握产品的功能定位,满足大众购买需求,使石刻文化可以在现代生活中继续以日常用品的形式存在,让其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达到传承文化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的。首批开发出10余种文创产品,包含便携式茶具、丝巾、书签、折扇、U盘、胸针、文创雪糕等。

2023年10月,南涅水石刻文创产品代表长治市参展第六届山西文博会,通过参展,为促进南涅水石刻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南涅水石刻文创产品的市场化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11月,南涅水石刻文创产品参加了由共青团长治市委、长治市委人才办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创青春’长治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大赛“优秀奖”和“干在先做示范特别奖”。进一步打响了南涅水石刻文创的知名度。2024年6月,南涅水石刻文创第二代产品“问世”,包括小夜灯、盲盒、鼠标垫、遮阳伞、第二代便携式茶具等。

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这些文创产品深受市场青睐,销售额已突破30万元,有效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多的同时,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南涅水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种植结构,2017年从襄汾引进吉祥果果树品种,带动全村70余户村民发展起占地面积300多亩的吉祥果产业。经过精心管理,2021年起吉祥果果树进入盛果期,2023亩产量超过4000斤。通过网络销售,实现了户均增收5000元。“吉祥果在我们村发展已经有7年了,7年来,我们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生产,着力推动吉祥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小果子成为农民的‘致富果’。”南涅水村党支部副书记闫俊杰告诉记者。

人杰地灵的南涅水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描绘出了一幅村美民富的“富春山居图”。(王艳 陈宇洁)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