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故县镇徐村 留住乡愁留住人
沁县故县镇徐村 留住乡愁留住人
徐村文化露营基地。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行走在沁县故县镇徐村的山间田野却异常清凉,铺天盖地的绿映入眼帘,山水相宜、自然人文共美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徐村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和浓厚的人文底蕴,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让“有山水、有文化、有乡愁”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
徐村位于故县镇政府东4公里处,由徐村、月岭山、大平、大路上、老马岭、南寨沟、苗家东岭7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6.98平方千米,全村共263户775人。作为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徐村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旅游的综合开发,旨在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二霞看来,山水风光就是徐村最大的资源,只要把山水文章做好,徐村就有新出路。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第一位。她先是带领村民们一道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修路、清理河道、修建河堤护坝、整修民居、建垃圾中转站,把河滩建设成花园……经过一点点精雕细琢,徐村逐步摆脱“脏乱差”面貌,一步步勾勒出发展旅游的大致“轮廓”。
为给游客带来良好的体验,徐村在村东头的月岭山区域打造了一口深水井,安装了大功率变压器,修建连通民宿道路1000米并硬化,保证民宿区供水供电设施完备和居住体验感良好。同时,还在徐村体育广场东面修建了320平方米的文化露营基地,购置天幕帐篷,为垂钓游客提供惬意的环境。
徐村距黎霍高速沁县西出口仅4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便利。徐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拥有1200亩的月岭湖,是一代名相吴琠的故里,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资源,为发展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可满足周边100公里内及相邻县区假日休闲观光需求,发展前景光明。在陈二霞的带领下,徐村持续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文旅项目建设。
谈及下一步计划,陈二霞说:“围绕月龄湖畔,徐村计划新建湖心亭一座,致力于打造好徐村中心花园,利用新建的两座连栋大棚,引进一些水果设施摘种技术,搞好徐村采摘园,在园内开设休闲体验,让游客领略农林文化,再在外围增设相应数量花箱,增加村庄的美丽氛围。”
与此同时,为提升村庄整体美感,提高村庄形象,营造古风逸韵。徐村在道路两侧从东头至西头进行外墙彩图喷绘,面积约4500平方米,以吴琠的典型事迹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使每家每户都有“阁老文化”的内涵,让街道两侧更加规整的同时,提高庭院层次美感,增加游客体验乐趣。
“我们徐村月岭湖四季风景独特、气候宜人,已建成10只水上垂钓船屋,还种植了西葫芦、西红柿、豆角、芹菜、圣女果等果蔬,适宜休闲垂钓和采摘。”陈二霞介绍,目前每天约有150余名游客来访,基本具备了发展观光休闲垂钓项目的自然条件和游客基础。徐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日渐清晰——以民宿、采摘园为主,以农耕园、游客驿站和配套设施为辅,打造独具山水特色的康养园区;以青山绿水为底色,打造各类观光游玩设施,构建自然清新的森林观光区,真正实现让游客“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
如今的徐村,越来越多原本土气的乡村走上“小而美”的精致路线。未来,徐村将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引进专业团队运营旅游产业,让昔日的冷清村落变成诗意景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魏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