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松村镇松村:“千万工程”引领 绘“村美、人和、共富”画卷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长治频道>>县区动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沁县松村镇松村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围绕群众需求,立足村庄实际,聚焦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致力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

“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之一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民生为核心。松村的自来水设备年久老化,不时停水,这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支村两委以提升群众幸福感作为工作着力点,把矛头对准了这项村民反映最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从根本上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松村投资100余万元,对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挖掘300米的水井一口,建设2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个。

322省道穿松村而过。为了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品质和整体形象,松村对322省道路沿线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整治,集中清理路面、路边沟渠、路肩等的白色垃圾和公路两侧堆积的杂草、碎石。并对文化广场进行硬化、亮化,补种村庄主干道两侧绿植,对村内私搭电线进行修整,移除废旧电杆等。

走进松村的家家户户,一个个整洁美观、富有特色的庭院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松村还开展农户庭院整治,利用文明户评选、先进人物塑造活动,动员群众及时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整理庭院杂物、整齐堆放生产工具等,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庭院内外边角地、空闲地,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实现庭院内外整洁有序。

只有全民参与、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意识普遍增强”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松村还严格落实环境卫生责任体系,根据乡镇环境卫生考评办法,定期、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村民进行宣传劝导,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好村庄环境的干净整洁,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树牢“主人翁”意识,积极争做“环卫监督者”,共同打造整洁优美、宜居宜业的居住环境。

“千万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农业“路子”更宽,农民“口袋”更鼓。松村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松村依托示范区企业多、服务市场大、用工量大的优势,经过综合研判,成立了悦顺盛劳务服务公司,搭建起村委、用工单位和群众交流合作的平台,动员集结闲置劳动力,组建劳务服务队、机械租赁服务队、垃圾清运队、服务园区车队“四支队伍”。通过劳务平台输出、人力开拓市场、劳务协作等方式,面向社会开展劳务服务,有效解决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切实保障村民有就业、能就业、就好业。

同时,还探索打造红薯全产业链,闯出富民强村新路径。本村的悦顺农产品公司原本通过与村民的庭院经济合作,收购村民的土鸡蛋、小米、大豆等农作物,生产加工成松村特色黑豆腐、辣椒酱、番茄酱等进行售卖。今年公司又流转土地种植淀粉红薯175亩,建设粉条加工车间恒温库,引进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技术。还在沁县县城成立销售点,依托松村镇政府直播销售平台对红薯、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等多种产品进行售卖,试图打造出一条从育苗、种植到深加工、销售的全产业服务链,带动当地红薯产业,把“小红薯”种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下一步,松村将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把改善村容村貌与富裕村民结合起来,走好开发利用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奏响强农美村富民的协奏曲。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